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1065 并无定规

官路无疆 - 1065并无定规

有一次她见婆婆的面部有些浮肿,就关切地问起了老人的病情。

谁知婆婆气不打一处来:“不是你们天天来吵着闹着要拆我的房子,我哪里会气出肝癌?

政府害了我呢,你们再说拆迁的事,我一条老命搭给你们算了,反正我迟早也是一死!”

为了拆迁,这位女干部不知受了多少委屈。

她自己家里有好多亲戚都不认得,但这一位老人家的三姑六姨她都认得,她觉得自己对父母亲都没这么尽心孝顺过。

此前说到房屋拆迁的事,户主说找他的老母亲。

女干部问婆婆,婆婆又说是儿子当家。

再问,“看在你嘴巴甜的份上,补偿100万吧!”

这位婆婆的要求和房屋评估价格相距太大,只能找户主协谈。

可等户主回来后,她与这名女干部见面的第一句话就很直白:“我赶上了拆迁是中了头彩,必须享用一世!

房屋不补100万元也可以,就地置换两个门面和一套住房,否则,免谈!”

曾省长听着,就问了,“这一户是不是也是现在还不同意拆迁的几户之一?”

“是啊,还没结果呢。”

“哦。”

罗刚还介绍,在这个区域里,家庭夫妻关系不稳定的多,身体有大疾病的多,下岗工人的子女多。

许多拆迁户认为,钱又不是政府的,是开发商的,多要一笔是一笔。

穷怕了、苦怕了的北街人将拆迁当作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机会。

有一位癌症病人,是一个再婚家庭,两口子无工作,家庭负担重。

为了争高价补偿,她多次跑到拆迁部去打滚哭闹:你们不补我50万块钱,我就不签约,你们要强拆,我就拿命拼,我反正是个癌症病人,不怕死,拿自己不值钱的命为儿子换几个钱也划算。

有位老人有两个女儿,一个染上了艾滋病,一个女儿长期吸毒,家里债台高筑。

老人几次寻死,但想到自己两个不争气的女儿没人照看,又不忍死。

看到有干部走上门来协谈房屋拆迁,她犹如抓住了一根救命草:两套房子,一个女儿一套,外加每人20万块钱!

我不要政府养老,我要政府养我的两个女儿的老!

最激烈的一个群体是下岗工人,他们听说房子要拆迁,数百下岗工人正好找到了积怨的爆发口。

动员会开不成,上门做工作做不通,水泼不进,他们激烈对抗拆迁,拆迁成了引爆改制遗留问题的导火索。

面对分户上门做工作的一个个领导,他们终于有了发泄的对象。

“你们端了我的饭碗,现在又要拆我的窝,你们还让人活不活?”

“你们胆敢拆我的屋,我就敢让你的脑袋搬家。”

经此一闹,最后这一群体竟然聚集了两三千人闹事,差一点没惹出大事件来。

经过一年的艰苦做工作,这一群体最终还是明白了阻止拆迁绝不可能,便转向要求政府解决自己合理与不合理的遗留问题和种种困难。

像这样的人不少,罗刚说:“无论怎样做工作,不达到他们的要求便免谈。

再谈,便大肆哭闹,便寻死觅活。”

“嗯,拆迁之中永远伴随问题存在啊!”

曾省长知道,城市的改造与扩张之中,拆迁成了老百姓所有利益诉求的一个筐,什么事情都往里装。

事实证明,由政府主导拆迁的新搬迁条例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野蛮血拆,但新的问题又显现出来。

政府面对的便不再是一栋房子,而是这栋房子自身所承载不了的各种诉求,是社会暂时还无法消除的贫富矛盾,是几十年改革开放过程中这些城市贫民的所有积怨。

换言之,面对的是一颗颗需要抚慰的心,是一个个家庭需要解决的求学、工作、医疗、养老的生存之需。

而政府不是万能的,更不能违规操作,因拆迁而引起的小老百姓与大政府的对峙便在所难免。

如何解决,全国没什么统一之规。

三江呢,需要怎么做?

“还好,这些下岗工人,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解决他们的再就业,因此街道与区政府协商,后来通过各种途径给予安置,他们有了固定工作,最后同意了签订拆迁协议…”

“现在余下的这几户恐怕还需要费一点周章吧?”

曾省长一边抽烟,一边轻声的问道。

罗刚点头,“我些房户真的不好说,本来是从他们的利益角度考虑,可最后反而成了工作的难题…”

据罗刚介绍,棚户区有一小栋房子破旧不堪,已好多年没有人居住了。

自己上门做工作是时,花了几十天时间才打听到房子是一个出门在外做生意的女人林敏的。

但后来得知,房屋的真正户主是她已过世多年的丈夫吴大广。

生活所迫,林敏带着儿子早嫁了人,在外靠做小生意为生。

这样,房子的继承人有很多,吴大广的父母仍健在,吴大广和第一任老婆曾有一女。

罗刚去外地找到林敏后,把这个情况跟她作了说明。

听得目瞪口呆的林敏以为罗刚是吓唬她,她对罗刚说:“我不管那么多,房子反正是我儿的,你得帮我!”

“讲蛮理是不行的,法律有规定,不会为你一个人而改变。

我只能去给你做工作,要他们放弃继承权,但你也要配合支持我们的拆迁工作。”

听了罗刚的话,林敏表示只要能让自己的儿子作唯一承继人,“拆迁的事好说。”

罗刚以前学的法律专业,相关法律法规早已烂熟于心,为妇女儿童维权,有其丰富的经验。

为了证明林敏是合法继承人,他要林敏拿出结婚证、身份证、户口本等原始依据,证明她和吴大广是合法夫妻。

可林敏却说,自己一样东西也没有保存。

从外省回到三江,罗刚马上去公安机关户籍管理处查她的户口记录,又去民政局查她的婚姻登记档案。

结果却令人失望,既看不到她的户口信息,也没有她的婚姻登记证明。

打电话问林敏,她说原来的户口在桦原市,结婚后户口迁到了吴大广工作的原单位,属于集体户口。

问她结婚证在哪里拿的?

她早就因为体制改革撤并的江口镇拿的。
本章已完成!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