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刘知远太原称帝(1/2)
辽国的将士,都是来自遥远的漠北草原,常年习惯了寒冷的气候,进入气候温的中原,水土不服,出现了大量的疾病。
由于汴京附近粮草紧缺,耶律德光只能下令将士“打草谷”,就是派遣骑兵四处掠夺百姓们的粮食物资。
打草谷做法的恶性后果,彻底激怒了中原地区的百姓们,大多纷纷起兵反抗辽国的统治。
面对这种可怕的局面,耶律德光最终选择了撤退,返回辽国。
公元947年四月,耶律德光率兵北撤返回辽国,在途径河北的沙胡林时病逝,辽军无心攻略中原,全体返回辽国,中原地区再次出现群龙无首、甚至无政府、无领导管理的现象!
这种局面下,只要有一支实力强大的军事武装集团,趁乱迅速占据汴京,顺应民心,号令天下,霸业可成也!
很可惜,南方的那些实力派国家,无论南唐、后蜀、楚国,都没有去抓住这个机会,机会于是便给了河东节度使刘知远。
石重贵和契丹结下怨隙之时,刘知远判断他必然凶多吉少,但从未加以劝谏。
契丹屡次深入进犯,刘知远全然没有拦击、入援的打算。
等到听说契丹已占据大梁,刘知远就分兵守护四方边境来防备侵袭。
又派遣客将王峻向契丹主奉上三道表章:一是祝贺契丹进入大梁;二是因太原是夷、夏人杂居共处之处,守防士卒屯聚,所以不敢离镇前往朝贺;三是本应献上贡品。
但正值契丹军队从土门西入屯于南川,太原城中人心忧虑恐惧,待召还此军,道路畅通,才可以送入贡品。
契丹主见表章后赐予诏书,称赞表彰,待亲自审批诏书时,又在刘知远的姓名上加上“儿”字,以示亲近,并赐给木。
按照胡人的传统,受礼遇优待的大臣,才能赐予木,相当于汉人赐给几杖,只有伟王因为有其叔父的尊贵地位,才得到这种赏赐。
刘知远又派遣北都副留守白文珂献上珍奇的丝织品和名贵的马匹。
契丹主知刘知远观望不到,等白文珂回太原时,契丹主让他告诉刘知远:“你既不奉事南朝,又不奉事北朝,你打算等什么呢?”蕃汉孔目官郭威对刘知远说:“胡虏对我们怨恨很深呵!
王峻说契丹贪婪残暴失掉人心,一定不能长久占据中原。”
有人劝刘知远起兵进攻。
刘知远说:“用兵有缓有急,应当因时采取合适的策略。
现在契丹刚刚招降了晋国的十万兵马,像老虎一样雄踞着都城,形势没有其它的变化,怎能轻举妄动呢!
况且观察他们所贪图的无非是钱财物品,钱财物品得足了,一定要向北回国的。
况且现在冰雪已消,气候转暖,
他们必然难以久留,应等他们退去,再去占领那里,才可确保万无一失。”
昭义节度使张从恩,因为地近怀、洛二州,想向契丹朝觐,派使者先去和刘知远商量。
刘知远说:“我们以一隅之地,怎么敢与偌大的天下抗争!
您可先行一步,我当随后就去。”张从恩信以为真。
判官高防劝谏道:“您身为晋室的懿亲,切不可轻易地改变为臣的气节。”张从恩不听从。
左骁卫大将军王守恩和张从恩是亲家,当时在上党,张从恩命节度副使赵行迁主持留后事务,发公文派王守恩代理巡检使,与高防共同辅佐赵行迁。
王守恩是王建立的儿子。
契丹主召集后晋的全部文武百官在庭中,问他们:“我国土辽阔广大,方圆数万里,有君长二十七人;而中原的习俗和我国不一样,我想选一个人作中原的君长,怎么样?”百官都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
无论夷族、华夏的人心,都愿拥戴您为皇帝。”这样劝进两次。
契丹主于是说:“你们既然愿意让我作皇帝,那么现在要办的事,第一项是什么?”百官答道:“皇帝刚刚得到天下,应该大赦罪人。”
这一天,契丹主头戴通天冠,身披绛纱袍,在皇宫正殿登极,庭下设置了大典乐器和仪仗卫队。
百官都来朝贺,汉人都穿礼服,胡人仍穿胡服,立在汉人文、武两班中间。
契丹主传下命令,称大辽会同十年,大赦天下。
并说:“从今以后,节度使、刺史不许设置亲兵卫队,不得购买战马。”
赵延寿因为契丹主负约,心里愤闷不平,派李崧向契丹主说:“我不敢奢望为汉人天子,但请求作个皇太子。”李崧不得已,把这话转告给契丹主。
契丹主说:“我对燕王,即使是割我身上的肉只要于燕王有用,也在所不惜。
但是我听说皇太子应当是天子的儿子才能当,哪能是燕王所能作的!”于是命令给燕王晋升官职。
当时契丹以恒州作为中京,翰林承旨张砺奏拟燕王为中京留守、大丞相、录尚
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枢密使照旧。
契丹主取笔涂去“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后,发布此令。
刘知远听说何重建投降后蜀,感叹道:“戎狄入侵蹂躏,中原没有君主,致使藩镇向外投靠,我身为一方长官,太感惭愧了!”
于是他手下的将佐劝刘知远称皇帝尊号,以便号令四方,看各处诸侯的去向。
刘知远不同意。
听说石重贵北上迁徙,刘知远放出风声要出兵井陉,迎接后晋出帝石重贵回晋阳城。
十一日,命令武节都指挥使荥泽人史弘肇集合各军到场,公布了出兵的日期。
军士们都说:“现在契丹攻陷京城,抓走天子,天下已没有君主了。
能够作天下君主的,除了我们北平王还有谁!
应该先确定皇帝名号,然后再出兵。”于是争着呼喊“万岁”不止。
刘知远说:“胡虏的兵力还强,而我们的军威还不振,应当先建功业。
这些事士兵怎能知道呢!”命左右将佐制止士兵的喧哗。
行军司马潞城人张彦威等三次上书劝登皇帝位。
刘知远迟疑不决。
郭威入内劝说刘知远道:“现在远近的人心,不谋而合,这是天意呵!
如果您不趁这个时候取天下,而谦让不就,只怕人心就要转移,而转移了您就要反受其害了。”刘知远听从了他们的劝进。
契丹派他的将领刘愿为保义节度副使,陕城人苦于他的暴虐,奉国都头王晏与指挥使赵晖、都头侯章合谋道:“现在胡虏扰乱中华,这正是我辈奋发有为的年代。
河东的刘公,德高望重、远近闻名,我们如果杀死刘愿,率陕城归附于他,以此作为天下的首倡,那么取得富贵就易如反掌了。”赵晖等人都认为说得很对。
王晏和几名壮士,趁着夜里爬上牙城并潜入府库,把兵器取出分给众人。
开运三年二月十四日早晨,砍掉了刘愿的脑袋,悬挂在府门上,又杀掉契丹的监军,拥立赵晖为留后。
第二天,刘知远登皇帝位,国号为汉,史称北汉。
他自称不忍改后晋年号,但厌恶开运这个年号,于是改称天福十二年。
刘知远下诏书道:“各道官员为契丹搜刮钱财的,都罢免;原后晋臣子被胁迫派出作使者的,不予追究,命前来报到。
至于其它契丹人,各处都要诛杀他们。”
刘知远亲自率兵东去迎接后晋出帝石重贵和太后。
兵至寿阳时,听说石重贵已被押过恒州好几天了,于是留兵在承天军守卫而返回。
石重贵到塞外,契丹就不再提供饮食,跟随的官员、宫女都自己去采摘树上的野果和草叶充饥。
到了锦州,契丹国主命石重贵和后妃叩拜契丹主阿保机的墓。
石重贵受不了这种屈辱,哭泣道:“薛超害了我!”冯皇后悄悄命令随从去寻找毒药,打算和石重贵一起自杀,但没能实现。
契丹主听说刘知远已即皇帝位,就派通事耿崇美为昭义节度使,高唐英为彰德节度使,崔廷勋为河阳节度使,以便控制扼守各地要塞。
当初,后晋设置乡兵,号称“天威军”,教习演练了一年多,村民们还是不熟悉军旅作战,结果不能使用,于是又下令解散了,只让每七户交钱十千,原来的兵器铠甲全部交纳官府。
而乡兵中的无赖子弟,不再肯干农活,占聚山林的盗贼,从此多了起来。
到了契丹进入大梁城,放纵胡人骑兵四处“打草谷”;又大多命他们的子弟和亲信左右为节度使、刺史,但这些人并不通晓政事,狡狯者往往依附于他们麾下,教他们肆无忌惮地作威作福,苛敛钱财,使得老百姓活不下去。
于是就地相聚成为盗贼,多的有几万人,少的也不低于千儿八百,他们攻陷州县,杀戮抢掠官民。
滏阳盗贼头目梁晖,聚众数百人,向太原上表归诚请求效力,刘知远同意了。
磁州刺史李縠向后汉高祖刘知远呈密报,命令梁晖袭击相州。
梁晖侦察到高唐英还没到,而相州聚积了许多兵器,且没有守备军兵。
一天夜里,他派壮士爬过城墙,到城中打开城门,众人涌入,杀死契丹人数百名,他们的守将突围逃跑了。
梁晖据了相州,自称留后,并向刘知远上表陈述作战经过。
后汉高祖刘知远回到晋阳城,提议向百姓分派索取钱财赏给作战将士,夫人李氏劝谏道:“陛下靠河东开创大业,但没有给百姓们带来恩惠好处,就先要夺取他们借以生息的本钱,这大概不是新天子救民于苦难中的本意吧?
现在就宫中所有的钱财,请全部拿出来慰劳军兵,虽然钱不太多,但人不会有怨言。”后汉高祖刘知远说:“对!”当即免除百姓分摊之议,把内府全部积蓄都拿出来赏赐作战将士,官员、百姓听到后,都很高兴。
建雄留后刘在明朝见契丹,让节度副使骆从朗主持州中事务。
后汉高祖刘知远派使者张晏洪
等人前往晋州,宣布自己已登皇帝位,骆从朗把他派去的人全都囚禁起来。
大将药可俦杀死了骆从朗,推举张晏洪为代理留后。
二十四日,派使者报告后汉高祖刘知远。
契丹主派遣右谏议大夫赵熙出使晋州,搜刮老百姓的钱财,征收催逼得很急。
骆从朗死后,百姓们互相招呼着一起杀死赵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