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3章 马希萼丢失朗州(1/2)

郭威祭祀太庙,穿戴衮衣冠冕,由左右人搀扶着登上台阶。

郭威刚斟酒进献,刚刚低下头,却不能行拜而退。

郭威只好命令晋王郭荣完成祭祀。

当晚,郭威住宿南郊,病情加重,几乎没救,到了夜半时稍有好转。

郭威于是加封晋王郭荣兼任侍中,管理京城内外兵马事务。

此后群臣很少能见到郭威,所以朝廷内外惊恐害怕。

听说晋王掌管军队之后,人心才渐渐趋于平静。

再说楚国的马希萼占据长沙之后,便自称天策上将军、武安、武平、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楚国国王。

接着,马希萼开始大赏有功之臣。

弟弟马希崇,一直冒着风险帮自己传递情报,劳苦功高,被封为节度副使、判军府事。

来自朗州的将领们,全部担任楚国的军事要职,留守朗州的自己儿子马光赞任武平节度使留后。

杨柳桥之战中,立下大功的何敬真被任命为朗州牙内指挥使。

保大九年三月,奉马希萼之命,出使南唐的刘光辅顺利地来到金陵,圆满完成了马希萼安排的外交任务。

南唐对于马希萼的主动投靠十分高兴,立即册封马希萼为天策上将军、武安、武平、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中书令、楚王等多项头衔,并安排孙晟和姚凤为册礼使,打算跟随刘光辅回到楚国,举行册封仪式。

到了这个时候,似乎一切顺利,万事大吉了。

但不久却出了大事。

李璟对于刘光辅的到来,十分热情,每天山珍海味,大鱼大肉伺候着。

这让刘光辅瞬间有些迷失方向,重新开始思考。

就目前楚国的实际状况,刘光辅认为继续跟着马希萼,已经毫无前途和希望。

如果改换门庭,干脆投靠李璟,应该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既然要投靠李璟,他就得按照规矩,送上一份不错的见面礼。

一日里,酒席宴会结束,刘光辅私下面见李璟,向李璟进言道:“现在湖南民疲主骄,正是夺取的大好机会!”刘光辅的意思就是,目前湖南百姓水深火热,马希萼却骄横无道,是可以攻取湖南的时候!

李璟闻听,自然大喜过望!

夺取湖南的野心,李璟一直都有。

只不过他刚刚在攻打闽国的战争中,弄得灰头土脸,失利而回,李璟便有些顾虑和犹豫。

现在连楚国的官员都主动进言,也许夺取湖南,是最好的选择。

李璟觉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不能因为一朝在闽国被蛇咬了,就吓得连楚国都不敢攻打了。

李璟再次进行开疆扩土的军事部署,上次闽国之战的罪魁祸首,南唐的五鬼,再也不能重用。

李璟另外任命都虞候边镐为信州刺史,率兵驻扎在袁州边境,等待时机,出兵楚国。

边镐,为人通达聪敏,深得李昪的喜爱,曾任中书舍人。

李璟继任后,原本一直担任文职的边镐开始出现在武将军队行列。

他在南唐一战成名的是保大元年在虔州消灭张遇贤之战。

张遇贤是南汉博罗的一个巫家,自称十六罗汉。

公元942年,率众在循州杀了刺史刘传,他被推为首领,称中天大国王,年号永乐。

署置百官,由黄伯雄为副,以僧景全为谋主,攻克了番禺以东的大部州县,众达十余万人。

他们的军队皆穿红衣,人称赤军子。

次年,进攻虔州,在白云洞建造宫室营署。

南唐大将严恩率军攻打张遇贤,边镐为监军。

边镐献计击败张遇贤。

张遇贤在撤退中被叛徒出卖,被南唐所擒,不久在金陵被杀。

边镐因此战名声鹊起,得到李璟的赏识和器重。

那马希萼当上楚王之后,开始睚眦必报,向昔日和他有旧怨的人下手。

在杀了马希广的铁杆心腹之后,似乎还不能解他心头之恨。

马希萼开始在长沙城进行了新一轮的血腥杀戮,一时间,整个长沙城血流成河,再度成为一个屠宰场。

杀戮之后,马希萼这才开始准备享受美妙的国王生活。

他辛辛苦苦地打了三年多的仗,还差点命丧战场,如今终于成功了,当然要尽情享乐!

马希萼于是终日在楚王府内和美女们饮酒作乐、纵情玩耍,把一切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楚国刚刚结束内乱,长沙城刚刚结束战争,国家百废待新,急需领导人用心治理内政,慢慢恢复元气!

但马希萼的表现,自然是在促使楚国走向灭亡!

马希萼很讨厌处理内政,但楚国的军政事务不能无人管理,马希萼于是想到了同母弟弟马希崇!

马希崇,是楚国兄弟内战的始作俑者和挑拨者。

马希萼的胜利,只是马希崇阴谋计划的一半。

作为马家兄弟中最擅长搞阴谋诡计的人,马希崇的野心当然不仅仅是当个辅佐马希萼的楚国重臣,他的终极目标是当那只背后旁观的黄雀。

他要找准机会,干掉马希萼,自己成为楚国的最高统治者。

当马希萼将楚国军政事务的处理大权交给马希崇的时候,马希崇内自然是欣喜万分。

马希崇觉得,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马希崇非常聪明,但是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用在了搞阴谋诡计,对于治理军政事务当然就不可能用心。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马希崇利用自己独揽大权的优势,极力培养和扶持自己的心腹党羽,打击和自己有旧怨过节的人。

各种刑法的规定,都是马希崇说了算,于是搞得楚国法令混乱。

马希崇如此胡乱折腾,胡作非为,非但激怒了整个长沙城的军民百姓,连马希萼手下的朗州将士们也是怨言四起,人心离散。

众人大跟着马希萼浴血征战多年,好不容易迎来了统一的局面,还没来得及享受和平的生活,却又面临着马希崇的各种折腾。

朗州将士中,以王逵和周行逢最有名望和能力。

这些朗州的将领,各有他们的特点,论计谋才智,要数周行逢。

论勇猛善战,则是潘叔嗣,论果敢决断,又是张文表。

王逵虽然在计谋才智、勇猛善战、果敢决断方面都不是最出类拔萃的,但却在朗州军中的威望和魄力无人能及。

王逵是武陵本地人,少

年时代便在朗州军中效力,因战功升任静江军指挥使。

在马希萼攻打长沙的战争中,他一直担任前军先锋。

周行逢也是武陵人,少年时代是一个无赖,不事生产。

他经常打架闹事、惹事生非,于是被发配到静江军中当小兵。

周行逢很快因勇猛善战,升任了指挥副使,担任王逵的副将。

马希萼虽然占据了长沙,但长沙城里的王宫也被搞得乌烟瘴气。

马希萼想清理掉宫殿的垃圾杂物,这自然是一项十分繁重而又辛苦的工作,正常情况应该驱使百姓来做。

可是马希萼却强行命令王逵手下的静江军将士充当垃圾清理者,而且没有任何的报酬。

如果换做和平时期,皇帝的威望和魄力足够强大,士卒们也就只能遵命而行。

但楚国原本就动荡不安,马希萼入主长沙不到半年,根本没有足够的威望和魄力。

朗州的将士原本就怨言四起,又摊上这种折磨人的事情。

众人积蓄已久的怨气和怒气终于爆发

静江军的两千余将士找到了王逵,向王逵发泄不满道:“只有死囚为了赎罪,才会干这种繁重辛苦的劳役。

我们跟随大王出生入死攻取长沙,居然要做死囚的工作。

大王整天饮酒作乐,难道不知道我们这些将士们的辛苦吗?”众人采取了抵制态度!

于是王奎带着众人返归朗州,准备造反。

朗州的北边是南平,高氏家族虽然军力孱弱,但却很喜欢干些趁火打劫的事情。

朗州的西边是蜀国,虽然后蜀很少和楚国发生交集,但谁也不能保证孟昶不会乘机下手。

而朗州的南面,是马希萼所控制的楚国,马希萼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朗州的东面,则是实力强悍的南唐。

南唐还是楚国名义上的老大,如果南唐干预,朗州自然危机重重。

王逵和周行逢等人经过商议,决定继续推举马氏家族的成员来充当武平军节度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