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5章 边镐趁乱入长沙(1/2)

但是马希崇发现,自己的计划失败不过是小事。

不久之后,他将输的体无完肤。

一个人在衡山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马希萼、马希崇以及楚国的命运。

这人就是廖偃。

廖偃是楚国天策府大学士廖光图之子,少年风流倜傥,通晓文史,有其父之风范。

成年后的廖偃弃了文官,转入武将行列。

原本担任秘书郎的廖偃,因此成为了一名裨将,他驻守的地方就是衡山县。

当彭师暠带着马希萼来到衡山县时,廖偃已经得知了长沙城中内乱的真相,对于马希崇的夺权行为,他十分恼怒和不满。

在衡山县面见马希萼时,廖偃态度十分恭敬谦逊,不敢有所怠慢,仍然把马希萼当作楚王对待。

一日深夜,廖偃和自己的叔父廖匡凝密谋道:“我们廖氏家族世代受马氏的恩惠,如今马希萼因长而被废黜,我们应该帮助马希萼!”至于如何帮助,叔侄两人的打算就是重新拥立马希萼为楚国君主。

但在重新拥立马希萼的问题上,首先要得到彭师暠的加入,否则无法成功。

彭师暠本来也反感马希崇的为人,于是非常爽快地加入了廖偃的阵容。

廖偃于是在军中挑选数百名精锐将士,手持兵器,日夜守护在马希萼的府邸门口,严加巡逻,全面戒备,防止马希崇派人加害马希萼。

马希崇察觉到了廖偃和彭师暠在衡山县的异常举动,担心会出事,于是决定将马希萼召回长沙,准备斩草除根!

既然已经到了衡山县,廖偃和彭师暠当然不会再让马希萼回长沙。

两人经过商议之后,决定事不宜迟,立即拥立马希萼。

九月二十七日,廖偃和彭师暠在衡山县修筑行宫,拥立马希萼为衡山王,并截断了湘江、编造战船,准备大举进攻长沙。

获得新生的马希萼,感动得涕零万分,册封彭师暠为武清军节度使,廖偃为部署辎重指挥使,负责在衡山一带招兵买马。

彭师暠和廖偃的动员能力非常不错,仅仅几天时间,便召集了一万多将士。

周边的一些州县,也表示拥护马希萼。

于是马希萼声势大振,正式宣布和马希崇分庭抗礼。

以衡山一县之实力,显然无法同长沙抗衡。

马希萼虽然拥护者不少,但要想击败马希崇,难度极大。

马希萼决定寻求外部力量的援助,他把目光转向了南唐。

南唐是马希萼当初称臣的老大,马希萼自信南唐肯定会出手援助。

于是他派遣判官刘虚到南唐,请求南唐出兵攻打长沙城。

马希萼在衡山重新称王的消息传到长沙城,令马希崇惊惶失措。

但马希萼毕竟还远在衡山,短时间内到不了长沙。

对马希崇构成最大威胁的,其实还是在长沙城内部。

马希崇一方面尽力稳定内部,一方面也派遣客将范守牧到南唐求救,以称臣投降为条件,要求南唐出兵长沙,保护马希崇。

远在金陵的李璟,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两封求援信。

一封来自衡山县,发信人是马希

萼,另一封来自长沙城,发信人是马希崇。

马希萼请求南唐联合出兵,共同进攻长沙城,而马希崇则请求南唐率兵进入长沙城,自己愿意称臣投降。

原本就一直在耐心等待着楚国内乱的机会,机会来没有想到来的如此容易。

这样好的种机会,李璟如果再不能好好把握,他将后悔终生。

于是李璟一声令下,早已在袁州等得很不耐烦的边镐立即率兵从袁州迅速进入楚国境内。

自从八年前初次征战,在虔州巧用计谋镇压了南汉张遇贤的军队之后,边镐很快进入了南唐名将的行列,深得李璟的喜爱。

南唐灭亡闽之战,边镐同样也作为大将参战。

但是那次他表现一般,无大功也无大过。

闽国灭亡之后,参战的将帅为争夺功劳一直争论不休。

唯独边镐默默无语,不发一言,让李璟更是对其刮目相看。

尽管李璟也有点担心攻打楚国,会重蹈闽国之战的覆辙。

但主将既然是他十分信任和喜爱的边镐,李璟觉得信心十足、十分把握。

保大九年(951年)十月初三,边镐率领一万多南唐精锐将士,肩负着李璟所寄托的使命和美好期望,浩浩荡荡地进入楚国境内。

由于边镐是被马希崇邀请进入楚国的,算是友军部队。

所以他们没有受到任何阻拦,顺利地进入了醴陵。

马希崇得知南唐如约出兵后,十分兴奋,立即派遣使者到醴陵,去犒劳边镐的南唐军队,并积极安排投降南唐的事宜。

拓跋恒,昔日马殷手下有名的谋士,在归隐多年后,再次出现在楚国的舞台之上。

拓跋恒在马希广同马希萼争夺楚王之位的时候,倾向于马希萼一方。

在马希广称王时,拓跋恒为了躲避灾祸,称病请假,闭门谢客,过起了隐居生活。

马希萼攻占长沙、夺取楚王之位后,打算召用拓跋恒。

但已年老多病的拓跋恒称病,没有应召。

这时马希崇打算找一位文学出众的官员,负责写投降书。

经过马希崇的精挑细选,他发现拓跋恒比较合适。

拓跋恒是楚国的元老,年老多病的他已经淡出楚国的舞台。

但他没有想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却碰到这种尬尴耻辱之事。

拓跋恒抱怨叹息道:“我这么老还不死,居然要沦落到为马希崇当投降使者!”不管拓跋恒愿不愿意,马希崇的投降南唐已是事实。

十月十五,边镐率领南唐军队进入长沙境内,马希崇立即率领马氏家族的所有兄弟子侄到郊外迎接边镐。

当远远望见尘土滚滚的南唐军队来到,马希崇率领众人恭恭敬敬地进行叩拜。

边镐见状,连忙下马宣诏安慰马希崇众人。

第二天,在马希崇的陪伴下,边镐率南唐军队正式进入长沙城!

从马殷和杨行密开始,湖南和淮南开始了长达五十年的军事战争。

双方在江西、荆湖地区反复交战、激烈争夺,最终势均力敌,谁也无法吃掉对方。

五十多年过去了,马殷和杨行密早已作古,杨

行密的吴国已被李昪家族的南唐所取代。

马殷的那帮不争气的儿子们又胡乱折腾、导致楚国内乱不断,终于给了南唐了断两国五十年恩怨情仇的机会。

边镐对此十分谨慎小心,闽国之战失败的经验教训就摆在眼前,李璟对他寄予无限厚望,他必须加倍谨慎处理楚国的善后事宜。

边镐率兵进入长沙时,正逢楚国发生饥荒。

无数百姓忍饥挨饿、生活在死亡的边缘线上。

马希崇一直忙于搞阴谋诡计,哪里会去理睬百姓的死活。

于是边镐却认为,这是一次收买人心的好机会。

边镐立即下令打开马家的国库粮仓,向长沙附近的百姓赈灾放粮,解救饥民。

此举让楚国的百姓十分高兴,众人对边镐和南唐满怀感激之情,便忘记了昔日的故国楚国。

收买楚国人心之举,南唐大获成功,边镐功不可没。

但是边镐仍然不敢掉以轻心,楚国情况十分复杂,复杂程度一点也不亚于闽国。

马希崇和马家的人还滞留在长沙城内,呆久了容易生变。

马希萼还在衡山县,犹豫观望。

刘言占据着郎州,虎视眈眈。

不把这三股势力彻底铲除,就不能算是彻底消灭了楚国。

边镐想了想,便决定将马希崇和马家人全部迁往南唐。

尽管马希崇已经束手就擒,但他和马家的兄弟子侄们长时间逗留在长沙城,早晚是个极大的隐患。

长沙城内那些忠于楚国的旧臣武将极有可能乘机发难,作乱闹事。

要想消除马家在楚国的影响力,最好的方法便是将其迁离长沙城。

马希崇在投降南唐只后,发现边镐是一位相当仁慈宽厚的将领。

边镐对他们十分和蔼、友善,没有为难马家的任何人。

边镐的态度让马希崇和马家人产生了错觉,他们认为也许边镐只是打算掠夺些楚国的金银财物。

南唐军队早晚还是要回去的,既然如此,那为何不用重金贿赂边镐,从而允许他们留在长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