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柴荣连胜南唐军(1/2)
南唐虽然西边大破楚国,但是北边却接连败在了后周。
再说那赵匡胤前去袭击清流关,星夜前进。
一路上偃旂息鼓,寂无声响。
但令各队将士衔枚疾走。
等到我距关十里,就分兵为两队,前队兵直往关下,自引兵从山间小道而去。
皇甫晖、姚凤两人,探听得周兵到来,开关迎敌,正在山下列阵。
不防山后杀出一队雄师,喊呐前来,径去抢关。
两人连忙回军,奔入关门。
那周军已经驰到,守兵馆门不及,被周军一拥杀进,吓得皇甫晖、姚凤手足失措,没奈何逃去滁州。
周军队里的大将,就是赵匡胤,于是占住了清流关。
皇甫晖、姚凤才入滁州城中,后面鼓声传到。
两人回头遥望,远远的旗帜飘扬,如飞而至。
就中有一最大的帅旗,上面隐约露一赵字。
皇甫晖叫苦不迭,急忙传令把城外吊桥,立即拆去,阻住来军。
自与姚凤闭门拒守。
两人登城俯眺,见周军已逼城壕,一齐下马越过了濠西。
赵匡胤来得突然,勒马一跃,竟然跳过了七八丈阔的大渠。
不久,就看见匡胤指麾兵士,督令攻城,当下开口传呼道:“赵将军不必逞雄,彼此各为其主,请容我列阵出战,决一胜负,不要逼人太甚!”赵匡胤笑道:“你尽管出来交锋,我就是让你一箭地,容你列阵,赌个你死我活,叫你死而无怨!”说完,赵匡胤用鞭一挥,令部众退后数步,自己也勒马倒退,伫候守兵出战。
等待了多时,只听得城门一响,城门打开,守兵滚滚而出,后面便是皇甫晖、姚凤二人,两人并辔督军。
两阵对圆,赵匡胤持着一杆通天棍,上前突阵,大呼道:“我止擒皇甫晖,其他人非我敌手,休来送死!”唐兵见他来势甚猛,便即让开两旁,由他驰入,他即冲至皇甫晖马前,皇甫晖忙拔刀迎战。
两人刀棍相交,才及数合,被赵匡胤用棍架开皇甫晖的大刀。
赵匡胤右手拔剑,向皇甫晖脑袋上砍去。
皇甫晖将头一偏,不由的眼花撩乱,再经赵匡胤用棍一敲,就从马上坠下。
姚凤急来相救,那马已着了一棍,马蹄前蹶,也将姚凤掀翻。
周军乘势齐上,把两人都活捉了去。
唐兵失了主帅,自然溃散,滁州唾手取来,匡胤入城安民,遣人报捷。
周主命马军副指挥使赵弘殷,东取扬州,道过滁城,已值昏夜。
赵弘殷就是赵匡胤的父亲,想入城休息,即至城下叩门。
赵匡胤问明来意,便道:“父子虽系至亲,但城门乃是王事,深夜不便开城,请父亲暂时宿在城外,等天明出迎!”
赵弘殷只好依言,在城外留宿一宵。
越日天明,方由赵匡胤出谒,导父入城。
嗣又连接钦使,一个是翰林学士窦仪,来籍滁州帑藏,一个是左金吾卫将军马承祚,来知滁州府事。
还有一个赵普,来做滁州军事判官。
赵匡胤一一接见,很是欢洽,一面将皇甫晖、姚凤等,解献给行宫。
皇甫晖已受伤,入见周主柴荣,不能起立,卧地说道:“臣非不忠于所事,但士卒勇怯不同,所以被擒。
臣前此亦屡与辽人交战,未尝见有兵精如此,今贵朝兵甲坚强,又有统帅赵匡胤,智勇过人,无怪臣丧师委命,臣死也值得了!”周主颇加怜悯,命左右替他释缚,留在帐后养疴,皇甫晖不久病死。
周主知扬州无备,令赵弘殷速即进兵,再派韩令坤、白延遇两将,援应弘殷。
赵弘殷当时抱病,依然尽力公事,既与韩、白二人会晤,便即引兵去了。
唐主屡接败报,很是惶急,遣泗州牙将王知朗,奉书周主,情愿求和。
书中自称唐皇帝奉书大周皇帝,请息兵修好,兄事周主,愿岁输货财,补助军需。
周主得书不答。
唐主没法,再遣翰林学士锺谟,工部侍郎李德明,赍献御药,及金器千两,银器五千两,缯帛二千匹,犒军牛五百头,酒二千斛,直至寿州城下,奉表称臣。
周主命大陈军备,自帐内直达帐外,两旁站着赳赳武夫,握刃操兵,非常严肃,然后令唐臣入见。
锺谟、李德明,一入御营,瞧着如许军容,已觉惊惶得很。
没奈何趋近御座,见上面坐着一位威灵显赫的周天子,不由的魂悸魄丧,拜倒案前。
唐使锺谟、李德明,入谒周主,拜倒座前,战兢兢的自述姓名,说明来意,并呈上唐主表文,由周主亲自展阅。
周主览毕,掷置案上,说道:“你主自谓唐室苗裔,应知礼义。
我太祖奄有中原,及朕嗣位,已经六年有余,汝国只隔一水,从未遣一介修好。
但闻泛海通辽,往来报问,舍华事夷,礼义何在?
且汝两人来此,是否欲说我罢兵。
我非愚主,岂是三寸舌所得说动。
今可归语汝主,亟来见朕,再拜谢过,朕或鉴汝主诚意,许令罢兵。
否则朕即进抵金陵,借汝国库资,作我军犒赏。
汝君臣休得后悔呢!”
钟谟与李德明,素有口才,至此震于柴荣声威,一语不敢出口,惟有叩头听命,立即辞行。
周主留住锺谟,遣惠李德明。
又得广陵捷报,韩令坤、白延遇等,掩入扬州,逐去唐营屯使贾崇,执住扬州副留守冯延鲁。
惟赵弘殷在途遇病,已返滁州。
周主命令坤转取泰州。
广陵就是扬州,从前扬州市中,有一疯人游行,骂市民道:“显德三年,当尽杀汝等。”继又改语道:“若不得韩、白二人,汝等必无遗类。”市民以为疯狂,毫不理睬。
那知周显德三年春季,果然有周军掩至,周将白延遇先入城中,唐东都营屯使贾崇,不敢抵抗,即焚去官府民舍,弃城南走。
不久,韩令坤啦至,饬捕守吏。
冯延鲁本为副留守,一时逃避不及,慌忙削发躲入僧寺。
偏偏有人认识,报知周军,似僧非僧的冯侍郎,竟被周军寻着,把他牵出,当作猪奴一般,捆缚了去。
韩、白两将,既得延鲁,便禁止杀掠,使民安堵,果如疯人所言。
令坤奉周主命,转取泰州。
泰州为杨氏遗族所居。
杨溥让位李昪
,病死丹阳,子孙徙居泰州。
他们被锢住永宁宫中,断绝交通,蠢若犬豕。
唐主璟因江北鏖兵,恐杨氏子孙,乘势为变。
特遣园苑使尹延范,迁置京口,统计杨氏遗男,尚有六十余人,妇女不下数十。
延范承唐主密嘱,竟将杨氏男子六十余人,驱至江滨,一并杀死,仅率妇女渡江,杨氏灭绝。
唐主璟反归罪延范,下令腰斩。
延范有口难言,冤冤枉枉的受了死刑。
后来唐主泣语左右道:“延范亦成济流亚。
魏成济助司马昭刺死曹髦,旋为司马昭所杀。
我非不知他效忠,因恐国人不服,没奈何处他死刑呢!”遂命抚恤延范家属,毋令失所。
嗣闻泰州被韩令坤取去,刺史方讷遁归。
接连是鄂州长山寨守将陈泽,为朗州节度使王逵所擒,解献周营。
天长制置使耿谦,举城降周。
常州、宣州,又有吴越兵入侵,静海军制置使姚彦洪,投奔吴越。
急得李璟心慌意乱,日夕召入宋齐邱、冯延己等,会议军情。
齐邱、延己等也是无法,只劝唐主向辽乞援。
唐主不得已遣使北往,行至淮北,被周将截住,搜出蜡书,拘送寿州御营。
唐廷待援不至,再由冯延己奏请,特派司空孙晟,及礼部尚书王崇质,赍表如周,愿比两浙、湖南,奉周正朔。
晟语延己道:“此行本当属公,惟晟受国厚恩,始终不负先帝,愿代公一行,可和即和,不可和即死。
公等为国大臣,当思主辱臣死的大义,毋再误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