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33章 柴荣连胜南唐军(2/2)

战舰一动,顿时散乱。

王环乘势杀上,把唐舰夺了无数;所得粮械,更是数不胜数。

南唐兵或溺死,或投降,差不多有二三万名。

李景达、陈觉,逃回濠州去了。

柴荣追至镇淮军,方才停住,天色已暮,就在镇淮军留宿。

次日,后周征发附近州县壮丁民夫修筑镇淮军城,建造两座城,中夹淮水,将下蔡浮桥迁移到两城之间,掐断濠州、寿州接应救援的道路。

适逢淮水上涨,南唐濠州都监郭廷谓率水军沿淮水而上,想乘后周不备之时突然袭击,焚毁浮桥。

后周右龙武统军赵匡赞窥察知道,埋伏军队拦击,打败来南唐军。

郭廷谓慌忙逃回,陈觉听说郭廷谓又败,连濠州都不敢留住,竟然怂恿李景达,同返金陵。

只有静江指挥使陈德诚一军,未曾对敌,还是完全无恙,他见李景达等都已奔归,也恐怕孤军难保,于是也渡江退还。

柴荣于是任命淮南节度使向训为武宁节度使、淮南道行营都监,领兵戍守镇淮军。

之后,柴荣从镇淮军再次前往下蔡。

并赐给刘仁赡诏书,让他自己选择吉凶祸福。

唐主听说诸军败退,想亲自督诸将去抵御后周军队。

中书舍人乔匡舜上书极谏,唐主说他阻挠众志,把他流戍抚州。

嗣又将守御方的略,问询问神卫统军朱匡业、刘存忠。

朱匡业不好直言,只是引用诵罗隐的诗句 说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刘存忠要从旁进言,说臣的意见与朱匡业相同。

唐主大怒道:“你们坐视国危,不知为朕画策,反而吟诗调侃,朕岂由你们嘲弄的吗?”两人叩首谢罪,唐主怒气未释,竟贬朱匡业为抚州副使,流放刘存忠至饶州。

一面部署兵马,即欲亲行。

偏经陈觉奔回来,运动宋齐邱等,代为解免。

且说周军精锐异常,说得唐主一腔锐气,化作乌有,把督军自出的问题,搁过一边,不再提起。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