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30章 石重贵被迫北行(1/2)

随后,耶律德光率兵从赤冈进入宫中。

都城各门和宫禁大门,都辽兵把守,昼夜不离兵器。

并且在大门前杀狗,在庭院中竖起长竿,挂上羊皮作为诅咒。

辽主耶律德光对群臣说道:“从今以后,不整治兵器,不购置战马,减轻赋税,少征徭役,天下太平了!”废除东京建制,降开封府为汴州,原府尹为防御使。

初九日,耶律德光改穿中原衣冠,文武百官上朝退朝一切均按旧有的典章制度。

赵延寿和张砺一起荐举李崧,说他很有才华。

正赶上威胜节度使冯道从邓州入朝,辽主耶律德光对这二人的名声早有耳闻,给予礼遇以示重视。

冯道拜见耶律德光的时候,辽主开玩笑地问道:“你是何等老子?”冯道答道:“无才无德,痴顽老子。”耶律德光不禁微笑,又问道:“汝看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道应声奉承道:“此时即一佛出世,也恐怕救不得百姓。

唯有皇帝也许还可能救得了百姓。”耶律德光大悦。

不久,耶律德光就命李崧为太子太师,充任枢密使;命冯道为太傅,在枢密院供职,担任顾问。

耶律德光又分别派出使者,将诏书赐给后晋的各个藩镇;各藩镇都争着上表称臣,凡被召的没有不快马到达。

只有彰义节度使史匡威,据守泾州不接受命令。

雄武节度使何重建,把来传诏书的辽国使者杀掉,率领秦、阶、成三州投降了后蜀。

杜威恢复了旧名杜重威,领着晋军投降辽国后,耶律德光收缴了杜重威麾下的全部兵器“铠甲,有数百万件之多,贮存于恒州。

耶律德光又派人把军马数万匹,北送回国中。

另外派遣杜重威率领其部卒,跟随自己南下。

到了黄河岸边,耶律德光看到投降的后晋兵卒太多,怕发生事变,想用自己的骑兵把他们统统赶进黄河。

有人劝谏道:“晋兵在各地的还很多,他们听到投降的都死了,一定都会抗拒到底的。

不如先安抚他们,慢慢地再想万全之策。”辽主采纳了这建议,就派杜重威带领降兵屯驻陈桥。

正赶上下雪多日,官府没给粮饷,士兵们又冷又饿,都怨恨杜重威,相聚而哭泣。

杜重威每出帐外,道旁的士兵都骂他。

杜重威坐卧不安,不得已上表禀告军情。

耶律德光召赵延寿一起商议,想把晋兵全部诛杀。

赵延寿却对他说道:“皇帝亲自率兵、冒着飞矢流石,夺取了晋国江山。

你是想自己占有呢?

还是想替他人夺取呢?”耶律德光脸色突变,怒道:“朕统率全国南征,五年不解衣甲,才刚刚得到,岂能替他人夺取!”赵延寿说道:“晋南面有唐,西面有蜀,常常互为仇敌,皇帝也知道吧?”耶律德光答道:“朕自然知道。”

赵延寿又说道:“晋国东起沂州、密州,西至秦州、凤州,绵延广袤数千里,边境与吴、蜀相接,要派兵镇守。

南方暑热潮湿,北边的人不能居住。

他日您车驾北归,而这么辽阔的晋国疆土无兵把守,吴、蜀一定乘

虚入侵。

如此一来,难道不是为他人夺取江山吗?”耶律德光微微一愣,说道:“这倒是我没料到的。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赵延寿说道:“陈桥的降兵,可分开来把守南部边疆。

这样的话,吴、蜀就不能成为后患。”耶律德光说道:“我过去在上党,失策在于当断不断,把唐兵交给晋。

没想到反过来与我为仇,北面同我作战,辛苦勤劳好几年,才把他们战胜。

有幸落在我的手里,不乘这时把他们翦除,难道还留作后患吗?”

赵延寿说道:“过去把晋兵留在河南,不将他们的妻子作为人质,所以才有这种忧患。

如果把他们的家全迁到恒、定、云、朔各州,每年轮番让他们把守南部边疆,何怕他们发生突变!

这是上策!”耶律德光这才高兴地说道:“对!

全按燕王意见办理!”于是陈桥降兵才得豁免,分别遣返兵营。

再说石重贵接到辽主的命令,要迁往黄龙府。

石重贵不敢不行,又不想急行,拖延了好几日。

耶律德光于是派来三百名骑士,强迫石重贵北迁。

石重贵没奈何,只得带着家眷启程。

一行人除了石重贵外,还有皇太后李氏,皇太妃安氏,皇后冯氏,皇弟石重睿,皇子石延煦、石延宝,一起随行。

还有宫嫔五十人,内官三十人,东西班五十人,医官一人,控鹤官四人,御厨七人,茶酒三人,仪銮司三人,亲军二十人,一同从行。

耶律德光又派晋朝的宰相相赵莹“枢密使冯玉以及都指挥使李彦韬,伴送石重贵。

石重贵沿途所经过的州郡长吏,没有敢迎奉石重贵的车驾。

就算有人供献给石重贵,也被辽骑夺去。

搞得石重贵以下等p人,吃了早餐,却没有晚餐。

得了晚餐,又没有早餐。

加上山川艰险,风雨凄清,触目皆愁,后悔莫及了!

石重贵遭遇此等惨状,不免回忆他在大内时,与冯后等调情作乐。

等到石重贵进入了磁州境内,刺史李穀,迎接石重隅,相对泣下。

李穀说道:“臣实无状,负陛下恩!”石重贵流涕不止,一语都说不出来。

李穀倾囊献上,由重贵接受后,方说了“与卿长别”四字!

辽兵不肯容情,催穀速去。

李穀于是拜别给你重贵,自返磁州。

石重贵行至中渡桥,见杜重威寨址,慨然愤叹道:“我家何负杜贼,乃竟被他破坏!”说至此,不禁痛苦不已。

他的左右勉强劝慰,方才渡过河北。

到了幽州,阖城士庶,统来迎观。

父老或牵羊持酒,愿为献纳。

石重贵当然悲惨,州民无不唏嘘。

石重贵入城,驻留旬余。

州将承辽主命,犒赏酒肉。

赵延寿母,也具食馔来献,重贵及从行诸人,才算得了一饱。

他们既然从自幽州启行,过蓟州、平州,东向榆关,一路上多亏他们俩。

石重贵夜间住宿的时候,也没有馆驿,往往在山麓林间,瞌睡了事。

幸喜山上野水果,到处皆有。

宫女和宫中的从

官,耶律德光令他们自往采食,尚得疗饥。

石重贵想借此苟延残命,又行七八日至锦州,州署中悬有辽太祖阿保机画像,辽兵迫令重贵等下拜。

石重贵不胜屈辱,泣呼道:“薛超误我!

不使我死。”再走了五六日,过海北州。

境内有东丹王墓,特遣延煦瞻拜。

嗣是渡辽水抵渤海国铁州,迤逦至黄龙府,大约又阅十余天,说不尽的苦楚,话不完的劳乏。

李太后、安太妃两人,年龄已高,委顿的了不得。

安太妃本有目疾,至是连日流泪,竟至失明。

就是从冯皇后以下的诸妃嫔,均累得花容憔悴,玉骨销磨

石重贵断绝和辽国关系的时候,匡国节度使刘继勋当时为宣徽北院使,多参预此事的谋划。

等到耶律德光进入了大梁,刘继勋又来朝见,耶律德光自然要责怪他。

当时冯道正在殿上,刘继勋急忙指着冯道说道:“冯道是首相,和景延广策划此事。

臣官职卑微,哪里敢说话!”耶律德光说道:“这老头儿不是多事的人,你不要胡乱攀引他!”命人锁上刘继勋,押送黄龙府。

赵在礼到洛阳,对人说道:“辽主曾说庄宗之乱由我引起。

看来我此行,深可忧虑。”耶律德光派辽国大将述轧、奚王拽剌、勃海将领高谟翰驻守洛阳,赵在礼进入谒见。

赵在礼到了郑州,听说前往入朝的刘继勋被锁上,惊恐万分,到了夜里,在马房自杀。

耶律德光听说赵在礼自杀,就释放了刘继勋。

不久,刘继勋忧愤而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