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赵普失宠离京城(1/2)
潘美率大军伐南汉的时候,王明担任随军转运使,负责物资供给。
岭南山高路险,不能通舟车。
王明率领数万民夫转运粮草,供应军需,竟然毫无差错。
宋军每次攻陷一座城池,王明必定进城先收集版籍,派士卒守护仓库。
宋军久攻贺州不下的时候,王明建议潘美发兵急攻,否则南汉援军到后,宋军形势更不利。
诸将犹豫不决,王明于是率护送辎重士兵百余人及数千民夫直攻城门,城内守军害怕,开门请降。
宋军攻到广州,南汉兵据栅顽抗,王明与潘美等人商议之后,令数干丁失手持火把焚烧敌栅,宋军乘机击败守军。
赵匡胤为奖其战功,擢为秘书少监,领韶州刺史、广南诸州转运使。
赵宋朝廷刚开始的时候,机构非常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而且官吏俸禄低微,不足以养廉,使得很多官吏贪赃枉法。
赵匡胤见状,于是下令西川的州县官以户口为准,裁减冗员,官吏每月增俸五千,其它州县官也依西川为例,省官益俸。
此举实施之后,情况略有好转。
又有职役户依仗权势,经常过期输租或逃避租税,直接影响了朝廷的财政收入。
于是通判阆州、殿中侍御史路冲为确保本州租税收入,将本州职役户另立户籍,直接隶属通判厅,依户籍催交租税。
开宝四年正月,路冲上奏,建议颁布条例,通行全国。
赵匡胤觉得此举有利于朝廷,当即许可,令各州通州负责租税。
与此同时,辽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萧思温被盗所杀。
萧思温小名寅古,辽太宗时,他当过奚秃里太尉。
娶燕国公主为妻,不久升迁南京留守。
后周征讨江南的时候,辽国派遣思温乘虚袭击后周,萧思温怕热,不敢前进,夺取了数城之后,就退兵回去。
后周柴荣北征,连克益津、瓦桥、淤口三关,攻陷易、瀛、莫等州。
萧思温因边防失利,怕受到朝廷责罚,上表请辽帝亲征。
不久,柴荣因病班师。
应历十九年二月,辽帝遇弑身亡,萧思温与南院枢密使高勋、飞龙使女里等人立景宗。
因册立有功,升任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
景宗封萧思温的女儿萧绰为皇后,萧绰小名燕燕,后来成了有名的萧太后,也就是杨家将的死敌。
保宁二年,萧思温随景宗去闾山狩猎,为盗所害,追封楚国王。
南汉被宋庭平定之后,南唐主李煜惊恐异常。
他担心赵匡胤打他的主意,就派遣弟弟李从善向赵匡胤上表,表示愿意去掉国号,改为江南国主,还请赵匡胤赐诏改名。
赵匡胤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厚待李从善。
除了平常的赏赐之外,额外给了他白银五万两。
原来李煜曾经暗中送给赵普五万两银子,赵普不敢隐瞒,据实上奏了赵匡胤。
赵匡胤说道:“你尽可受用,但要回书答谢,赠松一些给来使,便可了事。”
赵普答道:“人臣之间,不能有私下馈赠之举,也没有私下收受的道理,
臣不敢奉旨!”赵匡胤却说道:“大国不应示弱于人,当令他觉得高深莫测。
朕自有计较,你不必推辞。”到了李从善入朝,于是特地给银,和李煜赠送给赵普的银子数量一样。
李从善回去之后,告诉了李煜,南唐君臣都惊讶不已。
正在此时,江都的留守林仁肇上书给李煜,说道:“淮南的守兵,未免太少。
之前宋庭已经灭了蜀国,现在又攻取岭南。
他们路远师疲,有隙可乘,请派给我数万精兵,自寿春过江,收复江北旧境。
宋朝如果发兵来救援,臣愿意据守江淮,和他们一决胜负。
如果微臣侥幸获胜,自然是全国受福。
否则的话,陛下可杀臣全家,以此向宋朝谢罪。
请预先告知宋廷,只说是臣叛逆,不听从命令。
那时宋廷也不能责怪陛下,陛下尽可安心。” 李煜不敢得罪赵匡胤,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林仁肇一向有勇猛的名声,是江南诸将的翘楚之人。
赵匡胤也听说他骁勇善战,不敢轻敌,所以以羁绊之法对付南唐,暂时划江自守。
但是赵匡胤心中不忘江南,经常想着除掉林仁肇的办法,以便将来进军南下。
开宝四年,李从善又奉了李煜的命令,来到汴梁朝见赵匡胤。
赵匡胤把李从善留下,还赏赐给他一栋大厦,加封为泰宁军节度使。
李从善不敢抗命,只得写信禀告李煜,留在京城任职。
李煜于是写奏表,请求赵匡胤把弟弟放回江南。
但赵匡胤不肯答应,只是下诏说道:“李从善多才,朕将重用他。
现在南北是一家,何必分彼此?
不要有什么担心。”
李煜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缘故,只好经常派遣使去李从善那里,打探消息。
因此,来往南北的使者,不绝于道。
赵匡胤于是派遣画师冒充使臣,前去见林仁肇,将的他面目形容,暗中画下。
等到李从善觐见的时候,赵匡胤就把林仁肇的画像,悬挂在别室。
然后派廷臣引着李从善进去观看。
廷臣故意询问李从善,是否认识画像上的人?
李从善惊诧地说道:“这是敝国的留守林仁肇,为什么他的画像在这里?”廷臣故意嗫嚅不答,过了半晌,才说道:“足下已经在京城任职,我们都是朝廷的臣子。
因此,我不妨直言相告。
皇上非常喜爱林仁肇的才能,所以特别赐诏给他,令他前来。
他也愿意遵旨来归,这才先送来此画像表明忠心。”
这人说完,又带着李从善来到导一座空宅,对他说道:“听说皇上已经打算把此宅赐给林仁肇,等他到了京城,至少会被加封为节度使。”李从善口里答应,心中自然非常怀疑。
李从善回去之后,便派人急忙回到江南,转报李煜,询问林仁肇到底有没有叛逆之心。
李煜立即召来林仁肇,问他是不是受了赵匡胤的诏书?
林仁肇毫不知情,自然回答没有。
李煜也不查明底细,便怀疑林仁肇有意欺蒙自己,立刻赐林仁肇酒宴,暗中下毒。
林仁肇喝了毒酒,回到家中后,很快毒性发作,七窍流血而死。
赵匡胤听说林仁肇已死,欢慰不已。
只是赵匡胤依然扣留李从善,不放他返回金陵。
赵匡胤又令李从善转达自己的意旨,召李煜入朝。
李煜自然不敢去汴梁,只是派使臣进贡,再三请求让弟弟归国。
赵匡胤仍然不肯,只是一味催促李煜尽快进京。
李煜借口有病,始终不肯进京。
赵匡胤于是准备发兵征讨。
此时周主柴宗训母子,已迁居房州。
周主不久病死,赵匡胤素服发丧,停朝十日,谥为周恭帝,葬在周世宗柴荣的庆陵左侧,号称顺陵。
赵匡胤平定岭南之后,一日夜间,又微服出行,来到赵普家中。
正好吴越王钱俶派人送信和礼物给赵普,单子上说是“海物十瓶”,放在堂屋的左廊下。
正好赵匡胤车驾到了,赵普匆忙出去迎接,来不及遮挡礼物。
赵匡胤看见那些物品,便问是什么东西,赵普不敢隐瞒,如实禀告说是海物。
赵匡胤说道:“钱俶送来的海物,一定很好。”就命人打开,结果发现瓶里装的全是金瓜子。
赵普很是紧张,叩头道歉说道:“我还没有打开书信,实在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如果知道,一定会上奏皇上,拒绝掉这些东西。”赵匡胤笑着说道:“尽管收下,不要过虑。
他还以为国家大事都是你拟定的呢。”
赵匡胤说完,匆匆离去,赵普为此担忧了好多天,后来见赵匡胤待他如初,方才放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