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97章 杨业战死陈家谷(1/2)

潘美、贺令图又率军前来,耶律斜轸在飞狐又一次将他们击败。

潘美兵败飞狐后,奉赵光义都诏旨掩护边民撤退,于是潘美与杨业引兵护送四州吏民南迁。

当时宋军运源、应州的守兵都弃城南走,辽军乘胜突入寰州,杀死了守城吏卒千余人

杨业见耶律斜轸已经率军据寰州,兵势正盛,于是想避其锋芒,向潘美等人建议道:“现在辽军的兵力和士气都很旺盛,我们不能和他们正面交战。

朝廷只是让我们护送这几个州的百姓,我们只需带领部队从大石路出发,先派人秘密告诉云州、朔州的守将。

等到大军离开代州的那天,命令云州的部队先出发。

我的部队驻扎在应州,辽军必然来抵抗,就下令让朔州百姓出城,直接进入石碣谷。

同时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谷口,命骑兵在中路支援,那么三州的百姓,就能够万无一失了。

监军王侁反驳他的建议,说道:“我们带领来好几万精兵,却如此畏惧怯懦。

只需直奔雁门北川,大张旗鼓的前进。”护军刘文裕也赞成王侁的意见。

杨业说道:“不行,这样一定会失败。”王侁却挖苦地说道:“将军一直号称‘无敌’,现在看到敌人却犹豫不前,难道你是有别的心思?”杨业说道:“我不是怕死,只是觉得时机对我们不利。

白白让士卒死伤,却立不了功。

现在您责怪我为何不死,我就在大家前面出发。”

将要出发的时候,杨业哭着对潘美说道:“这次行动,一定对我们不利。

我是太原的降将,按理应当处死。

皇上没有杀我,恩宠我让我做了将帅,交给我兵权。

不是我放过敌人不去攻击,只是想等时机,准备立点军功来报效国家。

现在大家责怪我躲避敌人,我应当率先死命杀敌只是恐怕不能再见主帅了!”

潘美听完,哼了一声,装着笑脸道:“君家父子,都久负盛名。

如今还没有交战,就先动摇军心,难怪令人不解。

你尽管放胆前去,我当前来救应。”杨业并指着陈家谷口说道:“请诸位的军马在这里摆开步兵、弓箭,作为左右翼的支援兵力。

等我转战到这里,就用步兵夹击敌人救援我们,否则,都会被敌人所杀。”潘美于是和王侁率领部下的兵马在谷口布阵。

杨业于是率兵从石跌口出发,杨延玉、杨延昭随父同行。

途中遇到辽兵,杨业父子当即挥军杀去。

耶律斜轸稍微接战一会,就指挥辽军后撤。

杨业挥兵追赶,他看见一路上都是平原,估计没有伏兵,于是只管尽力穷追不舍。

耶律斜轸边战边走,把杨业诱到中途。

突然辽军放起号炮,四面伏兵蜂蛹而来。

耶律斜轸又转身杀了回来,把杨业等人困住垓心。

杨业带领二个儿子,舍命冲突,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退到狼牙村的时候,兵士已经丧亡过半。

辽兵还是不肯舍放弃,一齐追来。

杨业只得率领败兵南逃,自己断后。

战一程,退一程,好容易到陈家谷口。

杨业眼巴巴地指

望援军杀出,哪知谷中并无一人。

忍不住打哭道:“这次我们要死在这里了!”杨延玉和杨延昭也哭泣不停。

杨业又说道:“我们父子全部死在这里,也是没有什么益处。

我上受国恩,下遭猜忌,除战死以外,更无他法。

你两人可以自寻生路,回去禀报天子。

须让他知道我是因为别人怀疑我的忠诚,同时被人处卖。

如果得蒙皇恩昭雪,我死也瞑目了。”

杨延玉说道:“儿子愿随父亲同死,不愿逃生。”杨业摇头不肯答应。

杨延昭对杨延玉说道:“潘帅已经答应来救援,就算不到陈家谷,总可以出兵。

兄弟在这里保护父亲,据守谷口。

我前去求援,如果能够请兵到来,还可以让我们父子保全。”

他们刚刚商议好,辽兵已经杀到。

万弩齐发,箭如雨点。

杨延昭奋勇杀出,但是手臂中箭,鲜血淋漓。

他也来不及包裹,飞马去求援。

杨业与杨延玉率领麾下继续和辽军血战,杨延玉身中数十箭,忍住巨痛,哭着对杨业说道:“孩儿去了,不能保护父亲。”说到“亲”字,口吐狂血,晕绝身亡。

杨业见杨延玉已死,好似万箭穿心,回看手下,已不过数百人。

杨业流泪对他们说道:“你们都是有父母妻子之人,和我一起战死,又有什么益处?

你们快各自逃生,回报天子!”众各将士流涕说道:“生则一起生,死则一起死,我等怎忍心抛弃将军?”

杨业于是率领部下士兵,继续奋力作战,身上受了十多处伤,士兵都快死光了,他依然亲手杀了好几十上百的敌人。

无奈战马负伤,没奈何暂时避入林中。

辽将耶律希达望见袍影,用强弩射来,正中马腹,战马倒地上,杨业也摔落马下。

辽国副部署萧挞凛纵马冲来,把杨业捉住。

杨业部下全部战死,无一生还。

辽兵押着杨业来到胡原的时候,杨业看见道旁有一石碑,上面写着李陵碑三个字。

杨业不禁长叹道:“皇上待我很丰厚,我期望用征讨敌人、保卫边境来报效他,反而被奸臣所胁迫,导致军队被打败,有什么脸面活着呢!”又大喊道:“宁为杨业死,不为李陵生。”说完,向碑上撞来过去,头破脑裂,霎时丧命。

杨业死后,萧绰下令将杨业的头颅割下,装入匣中,传送边关各地。

辽军士气大振,而宋朝守军则大受打击,未曾对敌便已经失了信心,无法守住已经夺得的土地。

再说潘美派遣杨业出兵候,本来上和王侁等人在后面为援军。

他们来到陈家谷口,摆好阵势等待杨业返回。

但是自寅至已,却没有得到杨业的回报。

于是令人登上高台遥望,也没有看见什么。

盘美未不免心下怀疑,王侁却禀道:“杨业如果败退了,必有急报。

这样久还没有消息,大约他已经杀败了敌兵。

主帅何不赶紧上前,趁势图功?”潘美踌了好久,说道:“再待一两个时辰,再定行止。”

王侁退出后,对众将

说道:“此时还不去争功,更待何时?

我却先去了。”说完,他就率领本部人马,径自出了谷口。

众将也都争功心急,跃跃欲动。

潘美不能制住他们,只得随行。

于是潘美率军沿河西进,走了二十里,突然看见王侁领兵退回。

潘美连忙询问缘由,王侁答道:“杨业已经被打败,辽兵猖獗得很,恐怕不能抵挡,因此急忙回来。”潘美听了这话,也不觉惊慌,索性率兵退了回来。

他把陈家谷的约定,早已抛之脑后,一直退到了代州。

杨业因为失去援军而兵败身死,使得边境大震。

云、应、朔诸州的将吏,都弃城而逃。

眼见三州疆土,又送回给了辽国。

杨业战死的消息传到京城,赵光义非常悲痛惋惜,下诏说道:“拿兵器保卫国家,听到鼓声就想起将帅。

尽力杀敌,气节豪迈,如果不追封表彰,如何弘扬忠义刚烈!

原云州观察使杨业真如坚硬的金石,他的气节让风云激荡。

他本是陇上的雄才,山西的望族。

投身军队,誓立战功。

正指挥虎狼般的军队,防守边境报效国家。

可各将领不遵守约定,不上前救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