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好水川宋军大败(1/2)
李元昊得意洋洋,晚上派人求见刘平。
刘平不理睬,接着又派人伪装宋军送文书,被刘平斩首。
他又派人高呼"汝降乎?不然,当尽死!”刘平依然没有回应。
李元昊恼羞成怒,于是带领骑兵冲击。
宋军早已精疲力尽,那里架得住虎狼冲击,顿时大乱,被一分为二。
在军阵东边巡查的刘平和石元孙被俘,残余宋军被全部歼灭。
三川口战役结束。
刘平被俘后,威武不屈,破口大骂李元昊,说道:“我头颈三尺长,等着你来砍。
"刘平一直不肯屈服,病死在西夏,再也没能踏上故土。
石元孙被放回了宋朝,不久病死。
刘平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失败不是没有价值。
刘平用少量的部队拖住了西夏主力,此刻宋军州都教练使折继闵、柔远寨主张岊,袭破浪黄、党儿二族,斩了军主敖保,并代钤辖王仲宝,率部攻入贺兰谷,击败蕃将罗逋于长鸡岭。
李元昊接到败报,焦头烂额,只好退兵。
夏军在三川口全歼刘、石部后,集兵延州城下,准备攻城,延州危在旦夕。
这时恰逢天降大雪,寒风凛冽。
夏军缺少御寒衣物,以致军纪松弛。
由于宋将许德怀偷袭李元昊得手,夏招无心再战。
李元昊又得报宋麟州都教练使折继闵、柔远砦主张岊,代州钤辖王仲宝率兵攻入夏境,于是率军回师,延州这才解围。
虽然宋朝成功抵御了西夏军队的入侵,但损失太多。
此后,宋朝在甘陕青宁边境的防御也处于被动地位。
战后,黄德和诬蔑刘平叛宋,刘平家属被逮捕。
金明寨有两位士兵逃回,说出了真相。
但文彦博企图找他们的时候,士兵不见了。
大将卢政逃回后,真相大白。
但案件还是拖了大半年,很多边民要告御状,说出真相,被人阻止。
富弼发现后纠正了这一情况,皇帝了解更多实情。
不久,韩琦、范仲淹、庞籍、文彦博纷纷出来说话,刘平终于得到平反。
庞籍将黄德和腰斩,头颅挂在延州城头。
大将卢政、王信没死,后来都成了名将。
李元昊又率军进攻保安军,兵锋甚锐。
夏军到了安远寨附近,看见有数千名宋军到来,他却毫不在意,以为这几千兵士,不堪自己一击。
哪知两军刚一交锋,宋军里面突然杀出一位披发仗剑,面带金色的将官。
夏军也不知他是人是鬼,是妖是仙,顿时哗动,夏兵纷纷倒退。
这位金面将官,逢人就砍,无一敢当。
夏兵更加惊惶,连李元昊也称奇不已,没奈何率兵退去。
这位将官正是巡检指挥使狄青,民间传说中下界的武曲星。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
狄青出身贫寒,十六岁时,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入京,窜名赤籍,开始了军旅生涯,他精通骑马射击。
狄青早期是御马直里的一名骑兵,后来被选做散置。
李元昊反叛,朝廷下诏选择卫士到边疆,任命狄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
当时前线偏经常被西夏打败,士兵
大多畏惧胆怯,因此狄青行军打仗时经常亲自做先锋。
狄青作战四年,前后打了二十五场战斗,中箭多达八次。
攻陷金汤城,夺取宥州,屠杀了砽咩、岁香、毛奴、尚罗、庆七、家口等部族,焚烧西夏储备的粮食数万石,收缴帐篷二千三百只,俘虏五千七百人。
又建桥子谷城,筑建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城堡,扼制着敌方要害。
安远一战,狄青受伤很重。
但他听说西夏军队到了,又挺身飞速赶往。
士兵们因此争先恐后,奋力拼搏。
临敌作战时,他披头散发、带着铜面具。
他出入敌军军中,夏军都望风披靡,无人敢挡。
因为此功,狄青升任巡检指挥使,屯守保安,钤辖卢守勤。
安远大战时,他只带了兵士数千名。
一场对战,竟吓退了李元昊的雄师数万人。
当下奏捷宋廷,赵赵祯想召问方略。
刚好李元昊又议进兵,于是命人图形上报。
三川口之战后,赵祯深感西夏强盛,下令封夏守赟为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内侍王守忠为钤辖,共同负责西夏的事务。
韩琦主持泾原路,范仲淹负责鄜延路。
夏守赟字子美,夏守恩的弟弟,并州榆次人。
夏守恩曾经在襄王府供职,襄王问他兄弟们的情况,夏守恩说道:“夏守赟四岁就死了父亲,我每天又在王府侍奉,因此没有时间抚养他,心里总是挂念他。”襄王为之感动。
当天就召入宫中,但是又怜惜他年幼,听任他在宫居住生活。
过了两年,又召入宫中,襄王的乳母齐国夫人派师傅和侍婢照料他。
年龄稍大,他学习通晓了语言文字。
襄王做了太子,夏守赟主持工程事务。
等襄王即帝位后,他被授予右侍禁之职。
李继迁反叛,命令他出使绥、夏,负责侦查边疆反叛等事,后来又升任西头供奉官、寄班祗候。
皇帝驾临大名府,他做驾前走马承受。
康保裔与反贼做战,陷没被杀。
部属害怕被杀,就假称说康保裔投降了反贼。
皇帝秘密下诏派夏守赟前往察证此事。
夏守赟改变服装进入康保裔属将的军营,查访得知事情的真相,回京上报非常符合皇帝的旨意。
皇帝下诏抚恤康保裔的家人,任命夏守赟为真定路走马承受公事。
皇帝非常亲近信任他,派遣宫中的使节问夏守赟道:“你想担任军职吗?
你想做横行使吗?”夏守赟说道:“我能够每天都接近皇帝就足够了。”不久升任西上阁门使、提举诸司库务,凭右千牛卫大将军、昭州刺史的身份做枢密都承旨,兼管三班院。
每当辽国的使臣来,夏守赟就与杨崇勋轮流做馆伴副使,前后一共十几年。
不久,他升任侍卫亲军步军都虞候,又改任马军、并代州都总管。
不断升迁做了步军、马军殿前副都指挥使,建武、镇东、保大军节度使。
不久因为修建皇宫劳累,被授予殿前都指挥使之职,又转任定国军节度使。
夏守恩因犯贪污罪被免职,夏守赟因此从镇海军节度使任上被罢免军职,回到本镇任职。
过了一年,他又转任定州路都总管,被征召回京主管枢密院事务。
入宫觐见后,皇帝帝询问他西部边疆的事。
夏守赟说道:“平时小军事据点、驻屯的兵马不到一千人,如果反贼率兵出击,坚守都来不及,哪里还能出门御敌呢?
应当合并那些小据点的兵力来据守冲要之镇,等条件有利的时机截击反贼,这样,大功或许可以实现。”皇帝依计而行。
刘平、石元孙战败,有人诬告他们投降了反贼。
夏守赟极力为他们的冤枉争辩,并且援引康保裔的事作为论据,请求带兵攻击反贼。
后来他转任宣徽南院使、陕西马步军都总管兼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
康定二年正月,宋廷为遏制夏军,采纳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的建议,拟发泾原、鄜延两路兵反击。
因同任副使范仲淹持异议,仁宗命诸臣再议。
夏景宗元昊乘宋进兵未决,再度攻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