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光宗不孝太上皇(1/2)
不料光宗并不来朝见,等到光宗稍为病好,李凤娘用出一番狐媚手段,暗中嘱咐宦官准备了可口的膳食,搬入宫中,请光宗上面坐着,自己在一旁相陪,和光宗浅斟低酌。
酒过三巡,她对光宗道:“扩儿年已长成了,陛下已封他为嘉王,为什么不立他为太子,也好助陛下一臂之力?”光宗欣然道:“朕也有意,但也要先禀告太上皇。”李凤娘说道:“这也须禀告太上皇吗?”光宗说道:“父在子,不得自专,怎能不先行禀明?”李凤娘默然不语。
可巧过了两三天,孝宗听说光宗病好了,又召他入内赴宴。
李皇后竟然不让光宗知道,乘辇自己去了重华宫。
到了宫门,下辇入宫觐见孝宗,勉强行了礼。
孝宗问光宗的病情,李皇后说道:“昨日已经稍微好转,今日又有些不适,因此特意让臣妾前来侍宴。”孝宗皱眉说道:“这可如何是好?”
李皇后立即接口说道:“皇上多病,据妾愚见,不如急立嘉王赵扩为太子。”孝宗摇头说道:“受禅刚刚一年,便要册立太子,岂不是太早了吗?
而且立储也须选择贤明之人,再等几年不迟。”李皇后不禁变色说道:“古人言,立嫡以长。
妾是六礼所聘,嘉王扩又是妾的亲生,年已长了,为什么不可立?”孝宗听了,忍不住怒气直冲,便叱责道:“你敢来揶揄我吗?
真正无礼!”李皇后竟然转身退出,也不再愿留侍内宴,上辇回宫。
李皇后回宫之后,就令内侍召来嘉王赵扩,令天跪在光宗面前,自己也下跪说道:“太上皇要想废立了,妾与扩儿两人,将来不知会是什么结局,难道陛下还不知吗?”光宗听了,惊得发抖,再三询问。
李皇后这才将孝宗所说,讲述了一遍,自然添了几句不好听的话。
光宗到了此时,自然被她迷住,便说道:“朕不再往重华宫了。
你们起来,朕自有计较!”李皇后这才拉嘉王扩起身,彼此密谈多时,商议抵制太上皇的计策。
李皇后又想立家庙,光宗也是一口应承。
偏枢密使王蔺认为皇后家庙,不应由公费建筑,顿时违忤了皇后的意思,当即请光宗将他罢职,进升葛邲为枢密使。
绍熙二年十一月,应该祭祀天地宗庙。
一向都是由皇帝亲祭,光宗无法推诿,没奈何出了斋宫。
祭祀之后,光宗就得了重病。
李皇后乘机干政,外朝的奏事,多由她一人作主。
此事被孝宗得知,就去探视光宗。
巧好李皇后出外,孝宗于是令左右不必通报,自己悄悄地进了光宗寝宫。
他揭帐一看,见光宗正在熟睡,就不想惊动,于是放下蚊帐退了下来就坐。
不久,光宗醒来,叫近侍进茶。
内侍因此禀告太上皇在此,光宗矍然惊起,下榻拜见。
孝宗看他面色不好,于是倍加怜恤,便令他上床。
一面问他病情,才讲了几句话。
外面就冲进来一个人,形色非常仓惶。
孝宗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平日蓄恨的李凤娘。
原来李皇后听说太上皇来探视,
不觉惊讶,便三脚两步地赶了回来。
她见太上皇坐着,不得不低头行礼。
孝宗问道:“你在哪里?
为什么不侍奉皇上?”李皇后说道:“妾因皇上身体未痊,不能处理政务,所有外廷奏牍,都是由妾收阅,转达圣断。”孝宗不觉哼了一声,又说道:“我朝家法,皇后不得干政,就是太后垂帘,也必须与宰臣商议,没有专断过。
我听说你自恃才能,一切国事,擅自主张,这是我家家法所不许。”
李皇后无言以对,只好强辩道:“妾不敢违背祖制,所有裁决的事件,仍然是由皇上作主。”孝宗正色说道:“你也不必瞒着我,你想想皇上的病为什么而起?
又是因为什么而加重的?”李皇后呜咽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为什么要推在妾一人身上?”孝宗说道:“上天震怒,便是示警。”
孝宗说到这里,听光宗在卧榻上,叹息了一声,当即止住了口,不再多言。
孝宗劝慰了光宗几句,起身出去。
光宗想下床相送,被李皇后竖起柳眉,瞋目一瞪,顿时收回了脚。
李皇后等孝宗走远,于是连哭带骂,又扰乱了好多时。
光宗只好闭目不语,听她咒诅。
光宗得病之后,经过御医多方医治,直到次年三月,才得以痊愈,亲临延和殿听政。
群臣请光宗去重华宫朝见孝宗,光宗没有答应。
从前太上皇的诞辰,按例应当去朝见,只是因为光宗多病,就由孝宗下旨罢免。
群臣因为请求光宗朝见没有得到答应,于是再联络宰辅百官,伏阙劝谏,光宗这才勉强答应。
谁知过了几日,他还是没有去。
宰相等人又上奏请求。
光宗这才在夏天的四月间,去朝见了一次,此后也没有再去。
到了五月,光宗旧病复发,朝政依旧无法管理,哪里还顾及去重华宫拜见太上皇。
等长至节将近,光宗病已痊愈,才每日上朝。
节前的一天,丞相留正等人面奏光宗,请他次日去朝见太上皇,光宗没有回答。
留正只好约齐百官,于次日一早,齐集重华宫,入谒称庆,礼毕才退。
兵部尚书罗点,给事中尤袤,中书舍人黄裳,御史黄度,尚书左选郎官叶适等上疏请光宗去朝见重华宫,仍不得报。
秘书郎彭龟年,也上书劝谏。
吏部尚书赵汝愚,却没有上奏。
彭龟年责备他谊属宗卿,为什么坐视不理?
赵汝愚被他一激,于是入奏内廷,再三全谏。
光宗于是转告李皇后,令她同去朝见重华宫。
李皇后刚开始想劝阻,继而思想到自己的家庙,已经筑成,不如让光宗去朝见孝宗,然后自己可以回去拜谒家庙,以免招致外廷的异议,于是满口应允。
长至节后的第六日,光宗先去重华宫,李皇后也接着来到。
这次朝见,父子间倒是欢洽,连李凤娘也格外谦和,对着孝宗夫妇,自认罪愆。
孝宗素来长厚,还以为她是知错改过,也另眼相看。
因此欢宴一日,才见光宗夫妇出宫。
京城人士,欣然大悦。
哪
知才过了两日,就有皇后拜谒家庙的内旨。
这时已无人可阻,礼部以下,只好整备凤辇,恭候她出宫。
李凤娘于是凤冠凤服,珠玉辉煌,装束得像天仙一样,由宫娥内侍等人,簇拥而出,缓缓地登上了凤舆,经大小卫役,呵道前行。
到了家庙门前,李凤娘从容下辇。
四面眺望,觉得祠宇巍峨,规模崇敞,差不多与太庙一般,心下很是喜慰。
因为她的高祖以下,都已被封王,殿中供着的神主,也是异常华丽。
那时她喜上加喜,说不尽的快乐。
瞻拜完毕,有李氏的亲属,入庙拜见皇后,李凤娘一一接见。
除了疏远的亲戚之外,有至亲二十六人,立即推恩颁赏,亲属们自然不胜欢喜。
这天夜里,宫内传出旨意,授李凤娘亲属二十六人官阶,以及侍从一百七十二人,都各加薪。
就是李氏的门客,也有五人得以补官。
转眼到了绍熙四年。
元旦这一日,光宗总算去重华宫朝见了孝宗。
到了晚春,他再和李皇后跟着孝宗夫妇,游览玉津园。
之后,从夏天到秋天,光宗又绝足不去。
到了九月重明节,是光宗的生辰。
群臣接连上奏,请光宗去朝见重华宫。
光宗根本不理睬,还召内侍陈源为押班。
中书舍人陈傅良,不肯写诏,并弹劾陈源离间两宫,理应贬罚。
给事中谢深甫,也上奏说道:“父子至亲,天理昭然,太上皇钟爱陛下,就像陛下钟爱嘉王。
太上皇现在年岁已高,一旦千秋万岁之后,陛下何以见天下之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