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贾涉崔与之守淮(1/2)
贾涉刚开始担任高邮县尉,后来改任了万安县丞。
嘉定八年,邻近金境的宝应县有县令遗缺,中书省命贾涉知县事;贾涉到任后,感到宋金的情势紧张,恐怕战事再启,为了早做绸缪,请求筑城以固边。
不久,他母亲去世,以忧去职。
嘉定十年,宋金果然爆发战争,金兴兵南犯,进攻光州,淮边告急,宋廷起用贾涉为宝应县令。
自从蒙古攻金以来,中原纷乱,宋臣不断向朝廷建议罢遣使,团结民兵,筑城御边。
主管淮东安抚公事的崔与之,更是积极在淮东沿边推动筑城.。
因此,贾涉的复任与筑城风潮下,是崔与之等人推荐的结果。
崔与之生于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一个清贫的家庭。
他少年的时候,他父亲崔世明就因病去世了,崔家因此家境困窘。
但崔与之自少便有大志,立志救国济民。
他刻苦读书,钻研经史,务求通晓大义,文章写作朴实得体。
待人接物,办理事情,为人十分机警。
在青年时,崔与之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都没有中榜,他于是出外求学。
直到三十二岁时,得到增江书友林仲介等人的慷慨资助,崔与之终于能够跨出增城,一酬宏愿。
他不远千里,单身远涉关山,步行到京师临安,入太学读书。
崔与之在学舍埋头苦读,在三年后的绍熙四年高中一甲进士,成为岭南第一个由太学生考上进士的人,步入仕途。
登第之后,崔与之被调往荒远的广西浔州,担任从八品的浔州司法参军。
他不避艰苦,尽心公务。
有一次,巡按到浔州视察,但是接待用的驿所却因年久失修而不能使用。
郡守要崔与之主持维修,限令几日内完成。
仓猝之下难以找到屋瓦,崔与之就叫属下用茅草盖屋顶,将屋内整饰一新,按时完成了任务。
不久,用来储备谷物、调节物价、赈济灾荒的粮食仓库也因年久未修葺而漏雨,郡守就打算卖掉储粮。
崔与之得知,不顾官卑言轻,坚决反对。
郡守改变主张,命崔与之负责修粮仓。
崔与之以保粮为重,将自己居所的屋瓦拆下换用茅草,而把屋瓦盖在粮仓上。
郡守因此赏识他的胆识才干,推荐他转任淮西提刑司检法官。
在淮西路,一个京官的儿子称霸乡里。
百姓去告状,许多官吏都不敢受理。
状纸递到了崔与之那里,他拍案而起,不畏权势,秉公判决,责令乡霸退还民田。
京官闻讯,非但没有怪罪崔与之,还表示赞许,把他推荐给朝廷。
其后,崔与之先后调任建昌军新城县知县、邕州通判等职务。
在新城,他整顿赋税,减免各种中间环节和费用。
他规定,百姓应缴纳的钱粮直缴官衙,已缴纳的不准滥追,未缴纳的不准随便责罚,改变了以前官差追缴赋税使不少民户倾家荡产的陋习。
这样一来,百姓争先恐后缴税,开创了未有施一次刑罚而办好赋税的德政。
在邕州,知州盘剥士卒,克扣衣粮,激起
哗变。
崔与之奉命摄知邕州事,处理此事。
他从自己驻守的宾阳赶到邕州,不顾危险,冲门而入。
待叛军安定之后,暗中查出一名为首滋事者,予以处斩,余者不究,迅速将兵变平息。
邕州恢复安宁,他升任内使州政清简。
五十三岁那年,崔与之升任广西提点刑狱。
广西路大部分是荒寂之地,属边远军州,海南岛更是没有朝廷要员去过。
崔与之不辞劳苦,跑遍广西的二十五个军州。
他准备去海南时,他下属说道:“海滨有神灵,要渡海先得求神祷告,否则很难成功。”崔与之却不以为然,说道:“海南各地官吏长期违法鱼肉百姓,我去为民除害,哪需要神灵批准庇佑!”
尽管第一次渡海,因为风浪大作,船舵折断,被迫返航,他仍然不懈努力,第二次出海时,终于到达琼山县。
每次到各地巡察,他都自带费用,一切公务开支按日计给,不用地方分毫;又在各地张榜明示,奖廉肃贪,公正判案,官民深为震撼。
崔与之往返辛劳,殚精竭虑,几年内,他鬓发全白。
蒙古国屡次进攻金国,金国为避锋芒,南迁都城,企图南掠宋土。
宋廷“疑其进迫”,于是命崔与之以直宝谟阁之官“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成为淮东路的军政长官。
赵扩召见崔与之,亲自授职,向其询问战守之策。
崔与之认为,要选择好的守将,集合官军和民众的战斗力量,是边防的第一要务。
崔与之抵达扬州,认真筹划守御事务。
他整修城防,历时一年多重修护城河,在城外广植柳树,在城内接近河流运输的地方建仓库十二座,储备了充足的军粮。
崔与之一贯主张,兵不在多而在精,兵精缘于训练有素。
他统率的军队,步兵的弓箭手和长枪手,按身材年龄技术分成三等进行教习,骑兵则以骑术精湛和武艺精熟为标准进行训练。
崔与之身为统帅,每五日亲率幕僚到校场督促,月终更要考核,奖优罚劣。
部队出城野练,他率将校随后视察,要求部队遇到山岗沟涧不得绕道,必须勇往直前。
整训扬州守军后,他又命令下属州县守军依照执行,效果明显。
于是淮东军威大振。
淮东有民间自卫组织“万弩社”,崔与之深入考察了解,认为万弩社有利于组织民众防御金兵,于是奏请朝廷将万弩社定为各县民兵组织。
他又招募当地青壮年创立“万马社”,平时配给农田耕作,战时集中调用。
崔与之守边五年,边境大体安稳。
山东忠义军首领李全率军归附,崔与之向史弥远去信,认为:“自古以来招引外兵来成事的,一定有后顾之忧。”
史弥远见边防巩固,又有忠义军归宋,想捞取边功,于是密令都统刘琸率领所部渡江攻取泗州,结果刘琸全军覆没。
崔与之事后得知,悲愤上书史弥远,说道:“今以万人之命,坏于一夫之手!”金兵乘势入境,史弥远惊慌失措,
三次下令崔与之与金和议。
崔与之回书拒绝,据理力争:“金兵得势之际,我朝求和,必遭屈辱。”他积极加强战备,调遣精锐部队扼守要冲之地。
金兵入侵无功而退,和议之事不再提及,淮东局势又趋于稳定。
此后,朝廷调崔与之入朝为秘书少监,扬州军民闻讯,纷纷遮道垂泪,想要挽留。
崔与之力辞朝廷诏命,准备辞官返乡。
途中受诏命催促来京。
抵达池口时,崔与之听闻金军南侵,于是前往临安,奏言:“如今边警可忧虑的事情不止一件,只有处置山东忠义军之事刻不容缓。”他前后累次上疏多达数千字,每每叹息朝廷养虎为患,必将自留遗患。
后升任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
嘉定十年,金军进犯四川,连破大散关、成州、凤州、兴元府等地。
嘉定十二年,金军又破洋州,前四川制置使董居谊弃职逃跑,蜀地大乱,人心惊惶。
同时四川溃卒张福、莫简等称“红巾军”,起兵反叛,进入利州,杀总领财赋杨九鼎。
鉴于蜀中形势危急,朝廷急调闲居在蜀的安丙为四川宣抚使,调崔与之为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兼成都路安抚使,平息了红巾军变。
安丙久在蜀中握有重兵,一向猜忌朝廷自东南所派之人。
崔与之赴任后,却能与安丙以诚相处。
再说贾涉上任之后,除了筑城外,又迁县治还旧基,疏浚了望直港和射阳湖。
在时局骤变的时候,贾涉正由宝应县令转任淮东提刑,继而出任淮东制置使。
贾涉接受朝廷的命令,主管淮东制置司,节制京东、河北军马。
他把忠义军分为两屯,都统仍是陈孝忠,又令季先为副手。
李全独自为一军,管领五寨。
季先素来有豪侠之名,为降众敬服。
李全暗怀妒忌,秘密结交贾涉的属吏莫凯,令他污蔑季先。
贾涉信以为真,假装派遣季先去枢密院议事,暗中令心腹刺杀季先在路上,季先猝不及防,竟被刺死。
贾涉于是派遣统制陈选,统领季先麾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