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忽必烈亲征西北(1/2)
真金又征召潞州的杨仁风、东平的马绍,任杨恭懿到中书省议事,命卫辉总管董文用练达官政,与杨恭懿同调入中书省中。
在真金的大力支持下,和礼霍孙主要完成了几项重大任务:一、查处阿合马的罪行,籍没阿合马家财;二、起用旧臣;三、改善吏治。
然而真金实际并无左右朝政的权力,大权始终掌握在精明专断的其父忽必烈手中。
真金不断推动汉化政策,要求蒙古国子生学习汉文,对只学蒙古文不以为然 。
他通过和礼霍孙上奏请开设科举,不过没有成功。
忽必烈仍对理财派念念不忘,任用汉族商人卢世荣理财,同时新任正宫南必皇后颇有干政的迹象,这又为真金与汉臣所不满。
真金指斥卢世荣说道:“钱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怎么能每年榨取赢利呢?
我只怕老百姓的膏血因此枯竭,不止是害民而已,实在是国家的大蛀虫啊!”卢世荣被起用数月后,被真金领导的汉法派弹劾下台并下狱处死,理财派要人桑哥虽然袒护卢世荣,却因害怕真金而不敢相救。
至元二十二年春,有一名南台御史上疏请年事已高的忽必烈禅位于皇太子,并请南必皇后不要再干政。
真金得知此事后,甚为恐惧,当时御史台中的汉人御史全部空缺,担任都事的尚文偷偷地把这份奏章隐匿下来。
然而此事已被阿合马余部答即古阿散等得知,于是老师在忽必烈面前请收内外百司吏案,名为大索天下埋没钱粮,实为揭露此奏章。
忽必烈于是悉拘封御史台吏案,谋取这份奏章。
尚文深知关系重大,右丞相安童、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拒不付予。
古阿散告诉了忽必烈,忽必烈大怒,命令大宗正薛尺索取该奏章。
真金忧惧不知所措,安童和玉昔帖木儿也束手无策。
尚文从阿合马旧案中搜集到答即古阿散党羽的数十条罪状,便请玉昔帖木儿亲往中书省与安童商量对策。
尚文献计说:皇太子为天下本,如果奏章被揭发出来,将倾覆太子,动摇国本,祸不可言,只有先发制人,变被告为原告。
安童和玉昔帖木儿抢先以答即古阿散的罪状入奏,陈述事情经过。
忽必烈听到有人要他退位,果然怒不可遏,厉声责问道:“你们没罪吗?”丞相安童带头认罪道:“臣等不会逃避罪行,但答即古阿散等人的罪名是在刑律上写的清清楚楚的,他们又不是什么好东西,如果贸然动他们必定会危害生灵,所以应该选重臣作为这个案子的主管,差不多能平息纷扰。”忽必烈怒气稍解,形势遂趋缓和。
后来答即古阿散等阿合马余党被判奸赃罪而处死,真金因此而忧惧成疾,于同年十二月十日病死,享年四十三岁。
真金死后,忽必烈于次年正月初一停止朝贺,为其上谥号为“明孝”。
忽必烈悲悼未已,忽然西北一带,警报迭传,有同族相残的祸案,酿成分裂。
原来成吉思汗即大汗位,到忽必烈统一中原,先后不过七十年,除亚洲南
部之外,全洲都被元朝占领。
就是欧洲东北一部分,也被占领,元朝成了一个大帝国。
当时蒙古诸王族,各有分土,共有四国。
一是伊儿汗国,二是钦察汗国,三是察合台汗国,四是窝阔台汗国。
这四个汗国就封后,一切内政,由他自理,名义上还是归由忽必烈统领。
忽必烈于是建阿母河行省,监制伊儿、钦察两汗国;置岭北行省,监制窝阔台汗国;设阿力麻里及别失八里两元帅府,监制察合台汗国。
还有一班皇族宗亲,立辽阳行省,作为监督。
总以为能内外相辅、上下相制,成就帝王万世的基业。
窝阔台汗国从蒙哥继位后,就心怀不平。
到了忽必烈继位,太宗孙海都为窝阔台汗国。
阿里不哥败亡之后,海都汗静蓄兵力,心存异志。
这时察合台已经死去,他的孙子亚儿古为察合台汗,就和海都结盟。
忽必烈探知底细,派遣使者到察合台汗国,废黜了亚儿古,另立察合台族曾孙八剌为汗。
忽必烈命连结钦察汗国,与拔都的孙子蒙哥帖木儿彼此相倚,共同压制海都。
谁知八剌不怀好意,反而唆使海都,想图谋钦察汗国。
海都引兵进入钦察国,蒙哥帖木儿早已得知,暗中出兵袭击海都的后面。
海都回军抵敌,八剌又背叛了海都,将海都所侵的土地,全部占据。
海都怒不可遏,急忙向钦察汗求和,因此得到了钦察的援兵,杀退了八剌。
八剌很是狡猾,写书信给海都,说要向燕都请求援兵,和他拚命。
海都正怕这点,不得已与他讲和。
因此三汗勾结起来,同会于怛罗斯河畔,推海都为蒙古大汗。
海都传檄伊儿汗国,令他一同推戴,共抗燕都。
伊儿汗国的始祖是旭烈兀,是忽必烈的亲弟弟,向来服从忽必烈。
旭烈兀死后,他的儿子阿八哈继承父琴遗志,不肯附和海都。
海都于是和八剌合兵攻入伊儿汗国的国境,还约钦察汗蒙哥帖木儿,侵略伊儿汗国西北。
阿八哈颇有父风,熟娴兵事,当即调集部众,迎战海都、八剌的联合军。
两军相遇,阿八哈略战即退,诱敌深入险地,用四面埋伏计,冲破敌兵。
海都、八剌几乎被擒,幸亏逃走得快,才得以保命。
阿八哈打退联合军之后,又去迎战钦察兵。
钦察军队比较厉害,听说阿八哈到来,他就退了回去。
阿八哈一回去,他又出来,弄得阿八哈疲于奔命,积成劳疾,不久兵死。
他的儿子阿鲁浑继位,阿八哈的弟弟阿美德不服,经常和他相争。
阿鲁浑虽然还能支持,但是究竟内乱还没有平定,无暇对外,所以海都的势焰愈加嚣张,竟想去攻打燕都。
朝廷早已商议要去讨伐,忽必烈却因为是宗族,不忍心发兵,只派遣使者去诏谕。
海都不肯应诏,忽必烈于是派遣皇子那木罕为大帅,与宪宗的儿子昔里吉,以及木华黎的孙子安童去统兵防御。
不料昔里吉反叛,响应海都,把那木罕、安童两人拘禁在
营中。
忽必烈得报,勃然大怒,急令右丞相伯颜率兵去救那木罕等。
伯颜兼程进军,听说昔里吉已带领海都部众,准备今入和林。
于是伯颜火速进兵,遇昔里吉于鄂尔坤河畔。
伯颜麾众直进,攻破了昔里吉营帐,救出那木罕、安童,昔里吉逃走。
他正拟想乘胜穷追,忽然来了燕都钦使,催促伯颜回朝。
伯颜班师而归,进宫面见忽必烈。
忽必烈对伯颜说道:“海都还没有平定,乃颜又想谋逆,所以促卿归来,商决军事。”伯颜道:“乃颜也敢谋逆吗?
究竟有无实据?”忽必烈说道:“乃颜屡次征兵,朕命行省阇里帖木儿不准,就听说他经常口出怨言,将来必要为逆。”伯颜道:“西北诸王,多得很。
如果乃颜造反,胁迫王族,恐怕大祸蔓延。
现在不如乘他还没有发难,派遣使者去宣抚为好。”忽必烈便问可以派遣谁去。
伯颜自己请求前去,于是旨而去。
乃颜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别勒古台曾孙。
别勒古台曾经受封广宁路、恩州二城,以斡难、客鲁伦两河间为驻地,子孙世袭为王。
传到乃颜,刚好遇到了海都作乱。
乃颜受他运动,于是下征兵助逆。
伯颜奉命北行,车中满载着衣裘。
他每到一个驿站,就把衣裘颁给驿吏,驿吏自然非常感激。
等到伯颜与乃颜相见,反复安慰谕告,乃颜只是含糊答应。
伯颜看出他的心意,知道不是口舌能挽回。
于是不告而辞,连夜出走。
驿吏争相献马,伯颜才得以迅速逃走。
等到乃颜发兵来追,伯颜早已跑出境外。
伯颜返回京城,禀告了忽必烈。
忽必烈很是忧虑,宿卫使阿沙不花说道:“如果想讨伐乃颜,必须先安抚诸王。
诸王归命,乃颜势吏孤单,不怕不能生擒他了!”忽必烈赞同他的意见,便命他去说服诸王。
阿沙不花非常有口才,一进入西北境内,就到处扬言乃颜已经投诚。
诸王闻言,因此泄气。
自此后,阿沙不花所到之处,毫无阻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