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三节 屋檐(2/2)
高高地建于岩壁之中,又精心打造如神庙般秀丽,有如缩小版的petra古城。
云落的夜访目的地也就定于此处。
小城的夜里相当静谧,独自走在昏黄的路灯下,目的地还是2500年前的古墓,似乎很有盗墓的感觉。
不免有点小激动。
爬上城后的一段坡道,便赫然发现聚光灯将最大的一尊古墓清晰地映照了出来。
第二天清晨又抽空来了一次,其实古墓还是在相当高的位置,掩映在一片生机勃勃的绿阴中。
不过这尊古墓前是有专门修葺的台阶直奔岩壁,本来门口还有售票处。
不过大半夜的自然没人收门票,于是带着一点小猥琐,欣欣然拾级而上。
不得不说这个灯光选得相当好,惨淡而冷冽,很有鬼片的感觉。
一路到了墓前,各种阴森。
待真正凑近了。
才体会到墓的壮观,足有三四米高的石柱与绝大多数lycia建筑一样。
逐一雕成了ionic式样。
幕门敞开着,虽然里面已经空无一物,但死亡的气息还是于一片漆黑中扑面而来(其实就是有点臭罢了)。
第二天清晨。
临走之际又来探访了一次。
山体的另一侧还有一群稍小的古墓,连成一片,蔚为壮观。
若不是事先知道这里是墓,云落说不定还真以为这里是神庙吧。
到底是人太崇高以至于能轻易模仿神,还是神太渺小以至于能轻易被模仿。
若不是事先知道这里是墓,云落说不定还真以为这里是神庙吧。
到底是人太崇高以至于能轻易模仿神。
还是神太渺小以至于能轻易被模仿。
说了这么多,还没切入爱琴海的主题。
从车站到旅舍的路上其实一路沿海,只是深更半夜只能看到黑黝黝的一片。
翌日刚至黎明,云落便迫不及待地草草洗漱完毕。
抓起相机冲往海边,然后理所当然地被这一片醉人的海面所打动。
尽管是寒冬,fethiye却有如春天般的明媚,简直是象明信片上的风光。
随着太阳渐渐升起,海面也变得越发蔚蓝。
fethiye是个港口,海面上停着各式各样的私家小艇,与整座小城一样慵懒而惬意。
海上除了私家游艇,还有专门cruise的小船。
看介绍,前往的附近几处名景都有着童话般的名字:butterflyvblueltwelveislands如云落般认为在海边晒一天太阳是很傻很无聊的人,也觉得,如果能抽一天在这里cruise,会是相当值得的乐趣吧。
象不象ps出来的?
真没想到,现实中的海面居然也能有如此艳丽的色彩。
其实凑近一看,海水又变成了温宛如玉的碧绿色。
以前在florida见过绿色的大海,然而多少还带点蓝,不如这爱琴海绿得如此通透。
最后的一张,fethiye历史的见证,罗马剧场,呵呵。
没有怎么开发,整座剧场被绿草淹没,倒也显得别具特色。
尽管在fethiye的时间很有限。
云落还是不遗余力地向一切想去土耳其的人推荐之。
如此温馨的城市,如此纯净的大海,在此呆上一周怕是也不会腻吧。
本以为不用怎么做功课,交通等一定都会很方便。
结果到了之后才发现之前看好的一趟7点半出发的车居然冬天没有了,最晚一班车4点就得出发,于是临时手忙脚乱更改计划,在pamukkale住了半宿,第二天赶凌晨4点的大巴去ephesus。
辛苦是辛苦了许多。
不过赢得了在pamukkale的一个夜晚,也算意外收获吧。
pamukkale更为人熟知的名字为棉花堡,顾名思义是如棉花一般白的一座大山。
从山顶奔涌而下的温泉千百年来沉积出一片雪白。
黄石的thspr吧云落没去过)原理类似。
不过规模小得多;黄龙也有类似的钙化池,不过是彩色的,与这里的纯白比起各有妙处。
pamukkale更有意思的一点在于,山上的温泉常年保持在36度,正是适宜人涉足的温度,相比起th的近80度和黄龙的刺骨雪水,来得太过温柔。
于是游客们可以赤足沿着钙华池上山,别有一番趣味。
现在据说温泉流量有所下降。
白天得靠人工放水来维持水量,到了晚上就只剩涓涓细流,颇为凄凉。
长期的水量不足让有些区域无法浸没在水中,日久天长便黯然化为不那么纯洁的棕黄或墨绿色。
更是让人扼腕。
不过总的说来,能漫步在这一片碧波白岩之中,还是很令人兴奋的乐趣。
其实用棉花这个词来描述pamukkale,总觉得有点谢子朗用撒盐来形容下雪的感觉,颇煞风景。
要云落的感觉,这里更象是一大团凝固的云。
不知道各位坐飞机时有没有留意穿过云层的那些瞬间,看上去毫无规则长得各种随意的云凑近一看其实都有着精妙的规则和细节。
整体虽起伏不断却井然有序(云落是不是该说边界条件满足处处连续却处处不可导xd)。
pamukkale也是类似的感觉,远远看去只是一团白。
走到近处才能看清参差的石阶再走到面前发现每一处纹理都细腻得有如文艺复兴时期大理石上雕出的一丝不苟的褶皱虽然看上去可以用云或雪或棉花来形容之,但石头毕竟是石头。
如此密布的纹路似乎一把把石刀,在被水流掩盖而看不清的地方更或有棱角分明的碎石渣。
踩上去足以让人咬牙切齿一番,可谓是温而不柔。
从山下一路攀上,看着一个个巨大的水池怎么也不觉得真能是天然所成。
蔚蓝的温泉与雪白的岩体相得益彰,颇有温暖祥和的生气。
这样的池子连成一片,从山顶一直延续下来,从高处望下去蔚为壮观(淡季的好处是能抓到一个人都没有的场景。
不过据说夏天很多比基尼美女可以养眼)。
背后还有同样巍峨的雪山,两种洁白交相辉映登至山顶,已近黄昏,俯瞰山脚的小镇,基本都是温泉旅馆。
亚历山大时代这里就已经是疗养胜地,连克里奥佩特拉也光顾过这里,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池子现在仍然迎接着八方游客。
没有被泉水滋润的地方显得枯槁而冰冷;夕阳下灰色的坑洼犹如干涸的水迹般触目惊心。
顺便放一张夜景,pamukkale居然是通宵开放的。
昏暗的天光下石阶显得些许峥嵘。
失去了白天人工放水的滋润,走上去更觉得冰凉与硌脚。
如果说白天还只是咬牙切齿的地步,晚上则一定得龇牙咧嘴了。
挣扎着走回山下,不禁感慨看上去很美的东西亲身经历后却不一定那么美好啊。
pamukkale虽是世界遗产,却意外地不是自然遗产而是文化遗产,大概山上的hierapolis古城有很多功劳吧。
这座希腊时期的古城以赫拉命名,本来没列入计划,现在因为不得已在pamukkale过夜,反而有了闲暇去一探尊容,意外之喜。
不过还是觉得,若能在白天寻访,一定更加雄伟吧。
顺便一段插曲,之前看徒弟游记,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番野狗们是怎么把他吓到内伤。
也算有心理准备。
结果真正轮到自己看着四五条野狗冲上来把你团团围住,或是不紧不慢地跟在你身后两三米的地方随你一起走走停停,更有难以计数的后援队们藏在看不见的黑暗中冲你狂吠,还是心里一阵一阵发毛。
(未完待续。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