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363章 浪潮奔涌,天恩浩荡(3/3)

那直哥拿起木牌端详了一下,正面是三个字:徽海许。

背面是两个字:王锃。

关键问题是,只有二十六个位置,太少了一点!

从这一刻起,最年轻一代有志气的新官必须要力求以知县或者县令为起点。

中坚一代,哪怕现在已经是正四品了,也一定要再去做个知府甚至降格做个知州。

而三品二品,哪能不去主政一方数年?

嘉靖十年以后的大明,才是一个真正全新的大时代。

它的浪潮,从此刻就要开始奔涌了。

哪怕终嘉靖一朝也只有寥寥数人可以得到这种恩荣,那也是莫大的激励和刺激。

“直哥,我去喊他们都来,再带点下酒菜。”

拥有了完全不同的一生的唐顺之,此刻心头浮现出皇帝年轻的面容,只有一腔情绪涌上喉咙和眼底,哽咽着说道:“臣领旨!

谢陛下隆恩!

陛下万岁!

万岁!

万万岁!”

而这一次,那可是苏州府的河堤、海堤出了问题,这才又派了下来。

辽王府已经不在了,王妃带着还没长大的世子去了京城。

这一次,朱厚熜参加了。

众人心头一震,这个新规矩是不会影响他们了,但是从此将有一道明确的门槛。

他们还并不知道,此时此刻紫禁城里,那次中断的国策会议继续召开了。

就连他们这些有功名却没去做官的人,也不免为之动容。

皇帝好像没有表明态度,但是又好像说了什么。

正四品再加上钦命,万一这家伙效仿当年去广东的张孚敬呢?

“那几位大人究竟是怎么说?”

过不过时,这本应禁荤腥守孝的窝棚前便都是欢声笑语。

那王锃显然是个洒脱汉子,并不如何在乎这些礼教条规。

一句话:忠于陛下,生前权位、身后恩名,那都不是事。

远处小塘边隐隐传回声音:“在剥了在剥了!”

“直哥仗义!”那年轻人喜不自胜,“老六,洗剥好了没?”

这位开国功臣、新国公汤和的后人,是陛下登基之后才又重新续封爵位的。

现在,皇子安全就由他负责了。

“直哥,过了这个月,你守孝也期满了。”那年轻人期待地看着他,“要不,咱们一起去?

咱这附近乡里,一共有六个人一起走,大家伙一贯都是以你为首。

听说许家在浙江那边的生意已经很大了,有你在,我们六个不会受欺负。

你还识字,懂算账,一定会得重用的,兄弟们也能跟着沾光啊。”

关键问题是,这道门槛将明确卡死南京六部那些品级已经够了的人的希望。

南直隶,不是一省,没有总督或者什么布政使。

他身上的麻衣已经很旧了,但一直罩在身上。

于他而言,父母生他养他,在这里守一下孝是人伦应有之义。

“我打听过了,许家船团一共有四条大海船、三条小海船。

咱们徽州大船团,一共有十五条大海船、二十七条小海船。

如今在浙江宁波各家海商中,皇明记海贸行那些企业不论,民间海商公司,我们徽州排第二了!”

此去往返,岂是一年半载能结束的?

陛下当真不担心这皇长子在路上患病什么的吗?

何况此去,按陛下的圣谕,要杨博带着皇长子在黔国公府住上一段时日,至少一年……

“伯爷放心,卑职等知道轻重。”

“夏言任军务会议总参谋,唐顺之任三边总督。

有伯安在宣大,宣府、大同仍如旧例,各选任巡抚一员。”

当此时,主人家的管家急匆匆传来了一封信。

那主人看完之后目瞪口呆,其他客人连忙问了起来。

年幼的张白圭听着父亲和祖父的谈论,握了握小拳头。

“直哥,你这可就是冤枉我们了。

看,昨天跟老六在县城里带了好酒回来,这才来找你啊。”

这国策会议上其余的参策无不心头震动。

“可是您的身子骨……”

在去陕西之前,他要先回京见陛。

此刻,他刚刚踏着上午的阳光从旁边林中走了出来,手里提着一只野鸡和一只野兔。

张文明又羞惭又悲痛。

王锃冷笑了一下:“听说这徽州海贸公司,是好几家合伙的,背后还有宝船监的股。

许家有几条船?”

从张镇开始,到张文明和张白圭,人人都披麻戴孝,送葬刚刚离世的张诚。

大明在政务方面,如今就只有两京一十三省。

“直哥,现在想见陛下,也不定便是这一条路。

你要是在海上闯出名堂,再去皇明记海贸行做掌柜一路高升,未尝没有机会。”

汪直涌起满腔豪情:“说的也是。

自打三年前徽州也清丈田土开始,便是一年一个样。

这样的日子也好,到了宁波,才觉得这汪洋大海更合我的脾性!”

徽州多的是山,现在汪直面前却是一望无际的海洋。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