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燕士(3/3)
此时,风吹入厅内,卢植感觉到了一丝寒冷。
原来不知不觉中,他的后背已然湿透。
想到现在泰山贼就在九门一带抢粟,卢植心里就焦急万分。
他再坐不住了,马上下令:
“即刻传令,着公孙瓒领突骑四千火速南下。
先行争夺野外粟麦,如不济,焚烧了也不能留给泰山贼!”
此令一出,人群上列的一个雄壮军吏排众而出,领得军命。
此人正是公孙瓒。
他临走时还特意看了一眼这个叫赵峻的,第一次对士子一流刮目相看。
就这样,小小的一名汉家浊吏靠着自己的口舌和胆略,策动了镇北军南下。
这真的是,一人之辩,强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
七月初,北地粟麦已经成熟。
位于九门之外的五里墩,张旦果然下令全军开始抢割粟禾,以缓解军中粮秣的危机。
在滹沱南岸,大本营刚刚打下真定,正准备加盖浮桥,以通行滹沱南北。
但现在浮桥还没有建好,后方的粮秣只能靠小舟运输。
而现在张旦和董访两军,大大小小口数加起来也小两万,日费粟米也要近千石,这对后勤的压力就特别大。
所以张旦和董访商议了一下,就决定抢收北岸的粟田。
虽然这些大部分都属于郡北豪强和官田的,但依旧有不小数量的民田存在。
抢收民田肯定是不符合泰山军纪律的。
所以张旦让人留了字据,准战后补偿。
之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抢粟就开始了。
此时九门城内的汉军已经丧胆,根本不敢出城。
所以张旦只留了部分守备,其余全军近万人都在附近抢收。
甚至他们还雇佣了附近的百姓,让他们一起帮忙收。
军中有大磨可以碾粟,到时候附近百姓拿了粟可以直接到军中和泰山军换磨好的细粮。
也是这个时候,一名横撞军摇着小舟,带着张冲的书信进入到了五里墩大营。
这是张冲写给张旦的亲笔信。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