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石老板(1/2)
曹桂香还在做灌汤黄鱼,黄鱼提前晾好,鱼翅也提前泡发处理好,但火腿、海参和鲍鱼都是现切现处理的。
秦淮觉得曹桂香是故意的,故意没有提前准备好这些食材叫他面前切丝切丁,让他看看更高等级的刀工是怎么样的。
怎么说呢,朴实无华但是很有难度。
切萝卜丝、萝卜片这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更适合用来练习的食材的时候,刀功可以很炫酷。
可以速度很快,快到切出残影。
也可以动作夸张,仿佛下一秒就有一个镜头要切特写切到刀口上。
但曹桂香在处理海参、鲍鱼和火腿的时候没有这样。
她下刀不快,甚至还有点慢条斯理。
下刀也不重,给人的感觉很缓很柔,就像是初学者,刚刚学切菜不是很敢下刀,所以动作又轻柔又缓慢还显得有些小心翼翼。
当然,曹桂香身上并没有这份小心翼翼。
她轻柔缓慢的处理好所有食材,规整到一起,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她切出来的丝薄厚均匀粗细相等,切出来的丁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润物细无声的刀工。
处理完这些食材,曹桂香开始给虾剁成泥。
动作依旧很慢,看上去依旧很轻缓,只不过下刀的力气比较重,刀剁在菜板上发出有规律的剁肉声。
曹桂香适时开口讲解:“切菜要追求速度,但是不能只追求速度。”
“你切萝卜的时候我会跟你说切快一点还有很多没有切完,是因为你之前处在还没有入门的阶段。
在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是快准狠,你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让自己熟练,你要把速度练上来,要得心应手要熟能生巧。”
“当然,你现在已经入门了,但是还是需要练快,因为入门不代表懂。
入门只是代表你可以开始打基础了,至于这个基础要打多久我也不是很清楚。”
“等到你基本功稳固,各色食材都经过处理过,可以开始挑战更高难度的东西。
比如整鸡脱骨、瓜雕、甚至文思豆腐这种纯正的刀功炫技菜,你就要开始学会慢下来。”
“在这种大菜的处理上一定要慢,不只是动作上的慢,还有心态上的慢。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也烧不了好菜。
慢不代表不熟练,很多时候慢代表细致。”
“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师父在收徒的时候,不喜欢性子急躁的徒弟。
不是说急躁的性子不好,而是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做事就很容易出问题。
那些做事慢吞吞,看上去很温吞的人不代表他们笨,有的时候可能只是他们比较谨慎,比较细致。”
听曹桂香这么说,秦淮突然就想到了古力。
古力做菜的速度很慢,有的时候慢到边上人都看不下去,连谭维安都看不下去。
但是无论有没有人催,古力始终都是以这种慢吞吞的状态在做菜,他做菜也是小问题没有,大问题不断。
这不是骂他,很多时候大问题是因为学艺不精做不到,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很多小问题是能避免的,古力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避免了所有他能避免的问题,剩下的是纯粹的实力不足。
秦淮若有所思地问:“那师父,我以后切菜和做点心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把速度稍微放慢一些?”
曹桂香摇头,给剁好的虾泥调味搅拌:“你不是性子很急躁的人,你也不需要为了所谓的更好去改变自己平时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习惯,没有人可以做到完美,当你水平足够高的时候你就是完美。”
“现在你的刀功刚刚入门,自然能挑出很多毛病。
可是如果你的刀功已经登峰造极,即使你有太多不合常理的习惯和小毛病,别人也只会说一句这是大师风采。”
“反正当初我在虬县当厨师的时候,我老板每天都是这么夸我的。”曹桂香说着,起锅烧油,开始炸虾头,小火慢慢熬,边浇油边压虾头,“就算有的时候我做菜失误心不在焉,少放了一样食材,老板也会问我是不是研究出来的新方子。”
秦淮听了都惊了:“还能这样?”
曹桂香一心二用,一边聊天,一边手上动作不懈怠,炸完葱段和虾头炒配料,不停翻动锅铲,脸上的神情和表情还是聊天时的状态。
“那当然,我当厨师是什么时候?
虬县说白了就是个县城,能有多丰富的物资?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产品不缺,但是很多蔬菜、佐料不一定当天能买到。
我都不说人参、鹿茸、熊掌…我最开始在虬县当厨师的那几年还是可以做熊掌菜的,有的时候想要买点高质量的小米都不一定有。”
“我当时的那个老板人很不错,出手大方,我不光工资高分成也高。
那时候赤远,就是我儿子。
每天放了学就来饭店,趴在柜台上写作业老板也不管,老板每次来还会给赤远带点瓜子、话梅、糖果什么的,后面我和老张在市里买房老板也替我们出了很多钱,人是没得说。”
“就是手段不行,那时候好几家饭店想要挖我过去,红包都塞到我和老张手里了,老板愣是一点都不知道。”
“其他饭店给他使绊子,卡他食材供应他也解决的不是很好。
虬县最有名的饭店,三天两头缺食材,真是把我逼得没有办法,有的时候做菜都是乱做的,就差宫保鸡丁没有鸡丁了。”
曹桂香用简单的言语诉说一场险恶的商战,秦淮听得津津有味,第一时间甚至没有发现曹桂香已经把鲍鱼、海参等配料炒好出锅。
说炒好出锅其实有些不准确,这些配料就是灌汤黄鱼要灌的汤,翻炒过后是要浇清汤、干贝水和刚刚熬出来的虾油简单勾芡收汁的。
到最后一锅煮下来就剩一小碗,香味四溢,汤汁浓稠金黄,粒粒海参、鲍鱼、干贝、鲜虾看得见,乍看上去还以为是佛跳墙。
汤搞定了,剩下的就是黄鱼。
曹桂香再烧一锅热油炸葱段,将葱段捞出,开始用热油淋黄鱼让黄鱼的皮更加紧实,一边淋一边继续说:
“现在想想那时候确实也挺离谱的,在和平年代当厨师搞得跟饥荒的时候一样,这个也没有那个也没有。
一会儿用这个食材凑数,一会儿拿那个食材顶上,要不是钱到位了我早就不干了。”
“不过确实也很锻炼厨艺,我在虬县当厨师之前一直在乡下当知青,手艺生疏了很多。
要不是老板能力不行给我增加了难度,我的手艺也不可能那么快就捡回来。
用你们年轻人的话来讲,属实是给我上强度了。”
正说着,油淋完了。
曹桂香把刚刚做好的‘汤’灌进黄鱼肚子里,用虾馅封口,在黄鱼上铺上鱼翅、火腿丝和海米,简单调味,上锅蒸。
“行了,灌汤黄鱼到这一步基本上就已经搞定,只需要中大火蒸一刻钟就能出锅。”曹桂香道,“有的时候也不能怪我不愿意做这些大菜,这些菜真的说起来,最后烹饪的过程很简单,但前期的准备工作太复杂了。”
“为了这15分钟的蒸,得花15个小时来准备。”
秦淮笑着说:“师父,我们做白案点心也是一样的呀,最后蒸包子只要几分钟,前面所需要的时间可长了。”
“我爸妈当初开早餐店的时候,每天两点多钟就要起床。”
“也是,有这个觉悟很好,不怕麻烦。”习惯性钓鱼执法的曹桂香笑着点点头,继续做下一道菜。
秦淮:……张褚要是多和曹桂香练习钓鱼技巧,早就钓上大鱼了。
剩下的菜曹桂香在秦淮面前做过,就不做解说了。
准确来说做解说也没什么用,因为秦淮根本看不懂。
“师父,那您辞职不干之后,您老板还在开饭店吗?”秦淮有些好奇地问。
从刚才曹桂香的描述里,秦淮听出了曹桂香的老板命很好。
老板是张N卡废物没关系,员工SSR而且忠诚度点满,全程被带飞。
“当然没有,老石最开始就不是开饭店的。
他最开始是渔民,天天出海捕鱼。
那个时候穷,做菜缺少调味料还舍不得放油。
老石这些渔民吃鱼和海鲜都是清蒸,油都舍不得放的那种。”
“这种做法说是吃海鲜的本味,吃一次两次尝尝鲜还行,长年累月的吃谁都受不了,闻到味道就想吐。”
“老石家几代都是渔民,从小都这么吃,做梦都想吃白米饭吃到饱。
后面政策放开他就不想当渔民了,随着别人做生意倒腾海货,他做生意不行但是运气还不错,赚了不少钱,最开始他是卖海鲜的。”
“石老板原本就是卖海鲜的,开饭店之后还能被人卡住货源?”秦淮都惊呆了。
和石老板比,黄安尧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至少少东家不会被人以这种方式卡住货源。
“要不怎么说老石不会做生意,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实诚。
最开始别人说什么都信,被卡了好几次之后才渐渐学会做生意。
不过也就是因为他实诚,我才会愿意在他的饭店当厨师。”
“那个时候我和老张都没有回城的名额,在乡下蹉跎了好几年,眼看两个孩子都大了要上学。
我们村支书托关系给老张在虬县的木材厂找那个临时工的活,那临时工的工资也不够我们一家四口活,我那个时候都打算借钱支个摊在虬县卖大锅菜了,石老板就找来了。”
“我手艺是很好,但是当时那个情况你说你手艺好没有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