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赵德昭自尽身亡(1/2)
武功郡王赵德昭是赵匡胤的次子,跟随赵光义北征幽州。
宋军败溃的时候,军中没有人看到赵光义。
很多人认为赵光义已经被辽军杀了,于是诸将就打算拥立赵德昭为帝。
虽然最终没有成功,却偏偏被赵光义知道了,他自然更加愤恨。
但是赵德昭却没有察悉。
赵德昭字日新,是赵匡胤次子,为人喜怒不表现在脸上。
乾德二年出阁,按惯常做法,皇子一出阁就封为王。
赵匡胤认为赵德昭还年幼,想让他渐渐进封为王,于是任命赵德昭为贵州防御使。
开宝六年,赵德昭升任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赵匡胤在世的时候,一直没有给赵德昭封王。
开宝九年,赵匡胤意外死去。
赵德昭此时已经二十六岁,按理来说,应该是他继承皇位。
可是他的叔父赵光义却抢先动手,继承了皇位。
赵光义为了掩人耳目,于是封赵德昭为武功郡王。
赵光义还装模作样地让他与齐王赵廷美,在朝会时班位在宰相之上。
赵光义北征,担心有变,就让侄子赵德昭和弟弟赵廷美一起出征。
赵光义回京之后,因为北伐不利,很长时间没有给太原之战的功臣行赏。
赵德昭就去跟赵光义谈论此事,赵光义却不等他说完,就怒道:“战败回来,还有什么功劳?
给什么赏赐?”赵德昭说道:“这也不能一概而论。
征辽虽然失利,终究荡平了北汉,请陛下分别考核,量功行赏!”
赵光义大怒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赵德昭大惊失色,只得低头退出了宫廷。
他回到家里,越想越恼,越恼越悲,暗想父母早逝,无人可以依靠。
虽然有继母宋氏和弟弟德芳,但是他们一个幽居西宫,一个少不更事。
赵德昭知道自己已经被赵光义猜忌,未来日子必定难过,于是把心一横,拔出三尺宝剑,向颈上一抹,自尽身亡。
等被人发现的时候,他已死去多时,无从解救,只好报告了赵光义。
赵光义急忙去查看,见他僵卧榻上,死不瞑目。
赵光义心中松了口气,却故作悲伤地说道:“痴儿痴儿!
何必这样呢?”赵光义即命家属好生殓葬,自己返回宫中,追封他为魏王。
于是赵光义讨论平定北汉的功劳,除了奖赏活着的人,抚恤死者之外,又加封弟弟齐王廷美为秦王,算是依从了赵德昭的遗奏。
再说辽军杀败宋军之后,回国报捷。
辽主还想报仇,于是派遣南京留守韩匡嗣,与耶律沙、耶律休哥等人率领五万人马,去进攻镇州。
刘廷翰得到警报,急忙约崔彦进、刘汉琼等人,商议抵御方法。
刘廷翰说道:“我军刚刚战败,元气还没有恢复。
现在辽兵又来侵犯,如何是好?”
崔彦进说道:“如果和辽军正面交战,胜负不能预料。
我们不如用诈降之计,诱他进来,然后设伏偷袭,一定可以取胜。”刘廷翰说道:“我听说这个耶律休哥一向很有
才名,恐怕他持重老成,不肯接受投降。”刘汉琼说道:“我们先献给他粮饷,让他相信我们是真心投降,估计他不会不接纳我们。”
刘廷翰点头说道:“姑且依计试一试,看情形再行定夺。”于是差人去辽营中,献上粮草,请求投降。
韩匡嗣见有粮饷,便问何日出城投降?
差人回答说明日投降。
韩匡嗣一口答应,差人自己返回。
耶律休哥劝谏道:“宋军还没有来交战,就来请求投降,莫非其中另有诈谋,元帅不可不防!”
韩匡嗣却不以为然地说道:“他如果用诈降计,怎肯把粮食送到这里来?”耶律休哥说道:“这是他们的欲擒故纵的计策。”韩匡嗣说道:“我军锐气正盛,已经杀败了宋军数十万。
宋军自然人人夺气,现在听说我军又来到,怎得不心惊胆战?
我想他是真情愿降。
就算是诈降,我也不怕。”耶律休哥见他不肯听从,只得退出,自己去号令本部兵马,不得妄动,等自己的军令,方准出发。
但是韩匡嗣与耶律沙却约定明日进城,很是高兴。
这边的刘廷翰,得到差人的回报,心中大喜。
于是他整点军马,令李汉琼率领步兵一万,埋伏在城东,准备攻击辽兵来路,崔彦进带领步兵一万名,埋伏在城北,准备截断辽兵的去路。
他又再和崔翰、赵延进等人相约,让他们连夜发兵,前来夹攻辽军。
刘延翰安排妥当,安宿一夜。
次日一早,刘延翰大开城门,亲自率兵埋伏在城西,专等辽兵的到来。
辽帅韩匡嗣毫无戒备,当先开道,耶律沙押着后军,望镇州城而来。
快要到了城下,只见城门大开,并无一人。
韩匡嗣就想率众进城,护骑尉刘雄武连忙谏阻道:“元帅不可轻入,他们既然请求投降,为什么城外没有一个人?”韩匡嗣一听,这才觉得有些奇怪。
正在此时,猛听得一声号炮,响彻天空,城西杀出了刘廷翰,城东杀出了李汉琼。
韩匡嗣明白自己中计了,急忙拍马就走,他的部属也跟着向后面奔逃,以致冲动了耶律沙的后队。
耶律沙禁止不住,也只好倒退。
忽然炮声又响,崔彦进又杀了出来,截住了辽兵的去路。
辽兵腹背受敌,好像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辽军无法可施,只得拚命杀出一条血路。
宋将崔翰、赵延进等人又按照约定,率军杀到,宋军的人马越来越多,把辽兵围在了垓心。
韩匡嗣、耶律沙领着将士,冒死冲杀。
可是四面八方,和铁桶一样,根本没有缝隙可钻。
宋军又相继射箭,眼见辽军的士卒,纷纷落马,伤亡无数。
正当危急万分的时刻,忽然一员大将挺刀跃马,带领士卒,从北面杀入重围。
韩匡嗣抬头一看,来江不是别人,正是耶律休哥。
韩匡嗣大喜过望,急忙和耶律沙随着耶律休哥,杀出重围。
宋军追赶了了一段路,夺得无数辎重,斩杀辽兵上万。
比前日所献给辽军的粮草,多了数倍。
宋军追赶到遂城,这才收兵返回原驻
地,随即向宋廷报捷。
赵光义得到捷报,对群臣说道:“辽兵进攻镇州,没有能得手,他们必定会转而进攻其他地方。
朕看代州一带,最为重要。
必须派遣一位良将去防守,才可确保无虞。”群臣齐声说道:“陛下明烛万里,应立即选择良将,先行预防。”赵光义说道:“朕有一员大将在这里,可以胜任。”于是对左右说道:“速宣杨业入殿。”左右领旨,去召杨业。
不一会,杨业来到,觐见赵光义。
赵光义对杨业说道:“卿熟习边关的情形,智勇双全,朕特任命卿为代州刺史,请你不要推辞!”杨业叩头说道:“陛下有命,臣怎敢推诿?”赵光义大喜,便赏赐他戎装,令他次日出发。
杨业叩谢而出,便带着儿子杨延玉和杨延昭等人,赶到代州上任。
杨延昭也就是杨延朗,杨家将里的杨六郎。
他跟随父亲降宋之后,担任供奉官,改名杨延昭。
杨业曾经说此儿最像我,所以他每次出师,必令杨延昭随行。
杨业到代州的时候,刚好天寒地冻。
于是杨业亲自督君修缮城墙,就算遇到风雪交加的天气,他依然不敢懈怠。
转眼之间,到了已太平兴国五年了了。
此时,寒冬刚过,春天刚来。
塞上的青草渐渐长出。
辽国又趁着这个时候,大举入寇。
耶律沙、耶律斜轸等人率领十万大军,直奔雁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